墨蓮仙緣錄_第四章 翩然而去,路轉迴天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杜禎聞聽祖母的話,恭恭敬敬地走到司馬先生麵前,伏地拜了幾拜。六合君親師,師徒如父子,對待教員要像對待父親普通,不然就是欺師叛道,那是要被世人所嘲笑和鄙棄的。

露台山,在道家名聲甚大,自古來,便是修仙煉道之人隱修之所。漢末高道葛玄便曾在此處煉丹。更有仙都,瓊台,天下第六洞天玉京之言,培養了無數的奇異故事。

世人都是一頭霧水,非常不解,比及來到前廳時,老夫人和家主杜子維早已端坐在主位之上。客座上有一中年羽士,白麪長鬚,美資容,仙風道骨,與老夫人和家主相談自如,十一郎杜禎正侍立在一旁。

“禎兒,你在各位長輩麵前給司馬先生施禮吧,今後你便是玄門中人,須尊師重道,勿要玩皮。”

道隱真人之名早已聞名於朝野,本日聽聞欽天監言及,天子才恍然大悟,司馬承禎曾為先皇診治惡疾,當端的妙手還春。

師徒二人從長安城飄但是去。卻為後代埋下了伏筆,不知有多少仙家故事是以而生,波瀾壯闊的仙道中迎來了逆轉危急的應劫之人。

因其與杜子維有故交,固在長安這段光陰,一向居於杜府。

這一日,司馬承禎便要分開長安城了。司馬先生此次本是為當朝太後醫治沉屙。太後病體沉重,全部太病院竟然無人能夠治癒。天子大怒,不知懲罰了多少宮人和太醫,卻也是於事無補。

崔氏夫人望著被世人圍在中間的兒子既歡暢又難過,歡暢的是兒子得遇道隱真人,從而製止了一場無妄之災。難過的是今後母子天各一方,難享嫡親。可歎人間之事難以分身。但是隻要兒子安康生長,另有甚麼比這個更能令做母親的感到欣喜呢。

就連與司馬承禎同為“仙中十友”的詩仙李白也曾高吟“龍樓鳳闕不肯住,高漲直欲露台去”的神馳之情,並在露台結廬而居。

司馬承禎見小小少年拜倒在本身麵前,趕緊攙起。於司馬承禎來講,倒是至心喜好此子,杜禎當然與玄門道家緣法深重,能承本身衣缽不斷,也確無塵凡之福,但是收其入門,倒是司馬承禎的本意,

且說杜禎跟從道隱真人司馬承禎告彆家人,分開長安。司馬承禎作為道家一脈宗主,名聲甚隆。當朝天子知其有拜彆之意,挽留不得,隻好做罷,遣近侍為其送行。

距前幾日老夫人調集杜府世人已經有一段時候了,自從世人從老夫人那得知杜禎不日便要分開杜府,世人便更加珍惜這短短的相聚。

道家一貫自在隨便,念起隨心,便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也要順其本意,收這麼一個小門徒,想來也是不錯。

杜府以儒持家,有禮有度,自與旁人分歧,長輩在上,小輩們隻要垂手而立,就連最受寵嬖的杜禎也不例外。

武後時,召至京邑,親降手敕,讚其道行高深,睿宗時,召至宮中,扣問陰陽法術與理國之事。答曰,陰陽法術為異端,理國當以仁為本。

杜禎告彆了父母,隨師父道隱真人迴轉露台。露台山在浙江東部,多懸岩,峭壁,瀑布,素以佛宗道源,山川神秀而著稱。東晉文學家孫綽在擲地有聲的《露台山賦》中描畫到“露台山者,蓋山嶽之神秀者也”,“窮山海之瑰富,儘人神之絢麗矣”。

司馬承禎,字子微,法號道隱,又稱白雲子。自少篤學好道,偶然官吏之途,師事嵩山羽士,得受上清經法及符?導引,厥後遍遊天下名山,隱居於露台山玉霄峰,有人稱其為“露台白雲子”,文學涵養很深,與陳子昂,宋之問,王適,李白,孟浩然,王維等人並稱“仙宗十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