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成讚成地看了他一眼。他還冇有想到這一層。是的,這事絕對不能忽視,必然要把它立為國度軌製!這是甲士應得的名譽!
這也是商成體貼的題目。出去一個多月,他多次在和衛署的來往公文中提到,戰事善後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然要儘快地落實。他唆使張紹,不但要催促各地州縣履行朝廷製定的撫卹標準,衛府還必須派人監督查對履行的環境;查對的範圍不但僅範圍於衛軍參戰各部,還要包含隨軍的工匠和民伕,循製應當賜與的人為、腳腳錢另有補助,一文錢都不能少,應當減免的賦稅毫不答應打扣頭!
“不忙管三省承諾不承諾,我們先做著。”商成說。
過了很長一段時候,坐在坐椅裡的郭表伸手抹掉了臉上的淚水。他漸漸地轉動了一下生硬的頸項,臉上暴露一種很難描述的神采,伸開了嘴,但是他甚麼都冇有說,隻是吐出了一聲長長的感喟。
商成楞了下。張紹所說,他並不如何在乎。霍士其案子的最後成果固然還冇出來,但必定不會有重懲,了不起也就是從其他處所找點小不對,把他降一級兩級;調查組留在燕山,多數也是在等朝廷的決定。至於宰相張樸對本身有成見,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處理的事,隻能讓他持續“成見”下去。可郭表的話就要正視了。郭表話裡的前一句不過是張樸和董銓的“南北之爭”,老調重彈罷了;後一句倒是大有深意。上京多事之秋,為甚麼提“上京”而不說“朝堂”?甚麼事“多”了?多的又是甚麼“事”?另有甚麼事能和“南北之爭”相提並論?
現在,商成的情感也垂垂平複下來。他哈了一口長氣,說:“如果有困難,記得告我一聲。我來想體例。”
“那這就是我們的‘酌情措置’了。”商成說,“兵部和朝廷那邊由我去解釋。禮送將士的事衛府來辦,老張主持,老郭幫你。”又說,“事情是你們衛府辦,那向朝廷請立軌製的陳文也由你來編緝,我和老郭聯名……”
真薌拱手團團一揖給三小我行禮,含笑說道:“早就到了,是我不讓他們稟告你。剛進院子,就聽到你的慷慨陳辭……”說著,點頭長長一聲感喟,“……感念很多啊。”
第373章 請製
真薌卻渾不在乎這些,望定張紹說:“繼先,你的陳文上,我但是要聯名的。禮送將士榮歸的事,朝廷最後允不允是後話,兵部必定要傾力支撐!你擬了陳文,我也寫通文書,六百裡加急送到兵部,讓兵部和北三衛以及京畿衛通個聲氣,谘詢下他們的意義!”
“眼下看來,各地的善後做得還是很不錯。”張紹說,“各州縣都冇有為這事鬨過甚麼紛爭,我們的人也冇發覺甚麼大弊端。就是有些將士不是燕山本地人,他們的傷亡撫卹隻能通過公文,讓他們故裡客籍的衙門來措置。”說到這裡,他遊移了一下。對於那些籍貫不在燕山的陣亡或因傷退役的將士,商成是一力主張由燕山衛軍派出專人護送他們回客籍,並催促本地官府履行朝廷軌製;但他和郭表卻有分歧的設法。按朝廷和軍中舊例,這類環境下,陣亡的普通都是燕山衛府移文各地,讓本地去措置;因傷退役的,同一發放一筆斥逐費。商成的建議明顯分歧舊例。從內心裡說,他不同意商成的建議,不管是派人護歸還是監督履行,都要花一大筆錢;並且這用度還要由衛府支出,他很有點心疼……可商成的來由太充分了,讓人底子冇法駁斥或者回絕,人家為燕山流了血,這是對燕山的恩典,燕隱士有任務也有任務護送他們回客籍。這是最根基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