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臘八粥,”蓮娘把這新名詞喃喃地唸了兩遍,“還是嘉州人聰明,這名字倒是比五味州貼切很多。”
雖說山裡的阿誰李家莊和霍家堡離著也不過二三十裡地,可大半的門路都是崎嶇蜿蜒的山道,現在又是夏季裡最冷的季候,山裡積了雪,山路更是濕滑難行,他進山一回就更不輕易。他和蓮娘籌議過,都感覺既然兩家通好,那這一趟就不該隻給山娃子家送貨棧派發的物件,山裡買不到的鹽巴、豆油、貢麵、針線這些瑣細物件,都要給山娃子家備下,女娃娃喜好花衣裳,染好色彩的花布要扯兩塊,另有娃娃們最愛的糖果子和各種百般的瑣細吃食……兩口兒還精密地替山娃子的大哥家也備了一份年禮,連他大哥家的三個娃娃,也有份禮品,一根竹節子串起來做成的蛇,一個拖在地上走就會扇翅膀的木鴨子,另有個撥浪鼓。
大丫婚事的迎親日子一過,商成績和蓮娘籌議,籌辦去山裡的李家莊走一趟,把貨棧派發給山娃子的糧食布匹另有錢給他送出來。進山的事情蓮娘倒冇說甚麼,隻是讓他在家裡過了臘月初八吃了五味粥再去。
“你不是說要給山娃子兄弟捎帶些東西嗎?都預備安妥了?”
商成這纔想起來另有大事冇辦。
“甚麼臘八粥?是五味粥。”蓮娘笑著改正他的弊端。“之前冇這端方,都是廟裡的和尚徒弟們臘八這天給人們施‘佛粥’,因為粥裡放了鬆子、胡桃、乳蕈、柿、栗、粟、豆七樣,又叫‘七寶粥’,厥後是有小我寫了首《過大梵刹飲七寶粥》的詩,中間有‘僧言佛粥通天衢,再飲能得百壽春’,才一下成為奇怪物――誰不想得‘百壽’啊?可初八那天去寺院裡的人多,佛粥又少,人們才垂垂也在家裡本身熬這七寶粥。但是哩,佛粥畢竟是佛菩薩吃的東西,我們百姓人家不能和佛祖比,以是粥裡就冇有小豆小米,這才叫五味粥。”她跟著祖父父親讀過很多書,也傳聞過很多逸聞秩事,提及這些東西頭頭是道。
她對商成是一見傾慕。自打她在霍家堡的穀場上第一眼瞥見商成,就再也忘不掉這個身材高大展揚的年青男人,不管人在甚麼處所,不管做甚麼事,他的影子老是她麵前閒逛,乃至於她因為這事而垂垂變得茶飯不思,人也有些精力恍忽。她的苦衷被他兄嫂看出端倪,隨後又尋著蛛絲馬跡查問出究竟;跟著她母親也曉得了。他們還特地找十七嬸子探聽了商成的為人,當傳聞這後生是個外村夫並且還是個出過家又貪慕俗世繁華而出家的外村夫時,他們頓時苦口婆心腸奉勸她,千萬不要做傻事。可她不想聽這些話。她不但不聽她兄嫂的忠告,還苦苦懇求母親找來十七嬸子做媒。終究她如願以償,進了商家的門……
“嘉州那邊不叫‘五味粥’?”她很聰明地給男人找了個梯子,好讓他從尷尬寬裕的景況中趴下來。
看男人作張作勢地自賣自誇,蓮娘樂得連手裡的核桃都捏不穩,笑得東倒西歪,半天賦忍著笑說道:“公然是屹縣商和尚――隻是這和尚竟然不曉得臘月初八派佛粥,還把七寶粥叫臘八粥,也不曉得你前頭在嘉州如何做的和尚……”
商成攥緊拳頭把胳膊屈伸兩下,筋骨樞紐喀吧響了幾聲,仰著臉對勁地說道:“那是。這本領如何樣?不差吧?赤手殺了兩條惡狼,白手處了渠州活人張。江湖上上人送外號:屹縣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