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切身材不適,我看錶弟的滿月禮也不必前去。那天父親也不再休假日,不如先送禮,到百日宴再前去道賀。彼時,母親坐胎已穩,想來外祖母也能瞭解。”
“母親,這是表弟滿月禮單,女兒查閱了之前送給大表兄和二表兄的滿月禮單所擬,請母親過目!”
林如海年過三十方得一女,奶名姝玉。老夫人雖有幾分絕望,然思及先著花後成果,本身生下林如海時亦是三十上,倒也能夠按捺。
林如海隻順著女兒,想著不給她請武師父也就罷了,小孩兒過段日子便冇了興頭。哪想到這女兒來源不普通,宿世亦是儒門江湖世家出身,現在持之以恒,讀書習武不過檢習宿世所得,底子無需彆人教誨。
三年丁憂期滿,林如海起複為蘭台寺大夫。嫡妻賈敏再次有孕,因懷胎反應狠惡,林姝玉自告奮勇代母親執掌中饋。賈敏感念愛女一片孝心,思及家中人丁薄弱,便笑而應允。
本來林家回京途中,林姝玉的二舅母王氏生下一子,竟然口中銜玉。外祖母史太君心中高興,愛重幼孫,竟然令人到處撒錢,鼓吹的滿京皆知。
賈政身為季子竊據正堂,以榮國府仆人自居,林姝玉心中自是不屑。想林姝玉宿世家中,大伯楊青月身材有恙,冇法承門主之責,方由二伯楊逸飛出任門主。饒是如此,長歌門內無人敢在楊青月麵前冒昧。
不成想林姝玉小小人兒卻很有耐煩,行事緊緊有條,對仆下獎懲清楚,府中管事無不敢用命,倒是省了賈敏很多工夫。
賈敏冇有親往,送禮也不及送給賈璉、賈珠的,賈母心中便有些不悅。隻是畢竟是遠親的母女,思及女兒年過三十未有兒子,現在有身一心安胎也不難瞭解,倒也未曾如何往內心去。
婚後,伉儷恩愛,琴瑟調和,獨一美中不敷,便是子嗣了。林老夫人固然抱孫心切,然林家乃是書香家世,年過四十無嗣方得納妾。林老夫人日夜禮佛唯盼抱孫,賈敏終有孕。
唯姝玉的二舅母王氏感覺林家冇有主子親身道賀,本身的兒子乃是銜玉而生,林家賀禮卻比當初送給賈璉還簡薄幾分,心中記恨。想到小姑至今無子,本身卻有兩子一女,心中又對勁非常。
初時,林姝玉隻拿園中花枝當作木劍練習技藝,後賈敏見小小人兒每日夙起玩弄“劍法”,身材倒也安康,心中促狹,便令人做了木劍木刀。不管花枝還是木劍,林姝玉全然不放在心中,還是每日五更天起來練劍不輟。
三個姨母一個已經病亡,兩個嫁的是姝玉外祖部下,因是武將,都隨夫任上,又是庶女與京中少有來往。姝玉大孃舅賈赦,夙來紈絝無甚弘願,承一等將軍爵位,卻不得外祖母賈史氏愛好,偏居東院。
“母親,女兒身為長輩,很多話倒是不好說。本日隻你我母子,女兒便直說了。嫡庶長幼乃是正理,外祖母年老胡塗便也罷了。二孃舅――”林姝玉歎了口氣,“現在父親是蘭台寺大夫,主管糾察彈劾之事。這小表弟是否真銜玉而生,女兒不得而知。然,此事外祖母宣言滿京皆知,終非功德。如果表弟不成器也就罷了,如果表弟真有才德,隻怕賈家大禍臨門。外祖家事,父親不管過問還是不過問都有所不當。”
二孃舅賈政號稱善讀書,卻無功名。乃外祖臨終時為其謀了工部員外郎之職,為人有些陳腐。賈政有剛正之名,然林姝玉對這個二孃舅非常不喜。書香世家最重嫡庶長幼,林姝玉宿世乃是大唐四大武林世家之一長歌楊家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