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_第105章 去吧,賺錢重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路過一處銀行,怕手裡的錢不敷,他又取了1萬塊錢。

“那好!等下下週你們測驗,我陪你們一起。”

這個筆筒高約16公分,直徑約10公分,麵上畫著的圖案是人物故事,一個書童牽著馬,一個戴著官帽的文人、兩名婦人,文人功成名就的模樣。

扳指的代價最貴,1000元。

期間又有人路過他的店鋪,對於太歲很感興趣,乃至有人說想買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出高價,但仍然被老唐回絕了。

“看來下午我冇時候陪你逛街或者看電影了!”

跟地攤上的那種假貨完整不一樣。

“偶然候,你把地點說一下,最好是發個簡訊,我吃完午餐就過來,到了打你電話。”

說到看書,她想到了測驗的事情。

快到中午,三人找了一處餐館吃午餐。

費錢是掛彩,葫蘆形,一麵刻著“長命百歲”,一麵刻著“繁華悠長”。

這些瓷器,都冇有報酬做舊的陳跡,瓷器麵上的釉色溫潤,也冇有那種不天然的“賊光”。

他是一名春秋看上去四十多歲的中年人。

青花罐是一個冰梅罐,圓鼓鼓的,不算大,西瓜一樣的外型,高度約15公分。

很邃密,畫麵上的人或者鬆樹、花草,都畫的特彆好。

青花大盤300元,筆筒200元,四個影青瓷茶杯,300元,粉彩提梁壺,300元,青花罐,200元,虎子200元。

“我這幾天有事,書都冇如何看,再過一個禮拜吧,下下週!我也歸去看書好了。”

曹老闆家是一棟兩層樓的屋子,汗青修建,離他租住的房東王密斯家不算遠,屬於非拆遷區,跟之前的拆遷區隻隔著一條馬路。

實在以常順的目光看,盤子冇有筆筒好,固然有款,但畢竟是民窯款。

看好以後,常順跟曹老闆籌議起了代價。

盤子之以是比筆筒貴,曹老闆的說法是底部有款。

那些想重新裝修屋子的,把家裡的一些襤褸賣掉,找回收廢舊的人去他們家裡撿走的也很多。

除了瓷器,曹老闆又拿了20塊銀元,一些銅錢、銅元,一個玉扳指出來。

玉扳指是翡翠的,材質是糯冰種,色彩飄綠,很寬很豐富,看著是傳世品。

“我是搞回收的陳老闆先容的,他說你收古玩,我家裡有幾樣,明天不是週末嗎,你下午偶然候嗎?有的話,過來看看!”

宋芫笑著對他說了一句。

底部有一個紅色的落款——同治年製。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跟著時候的推移,畢竟他會弄明白。

“去吧,贏利首要!”

在電話中,常順趁便問了一下對方的稱呼,那人說他姓曹。

很豐富,動手沉重,底部也有落款,“康熙年製”。

他把每個拿起來細心看了一遍,發明此中一個茶杯的蓋子有點豁口。

那邊把位置奉告了他,在拆遷區四周,但並不是拆遷區。

聽到這裡,他看向了宋芫,本來說的是下午陪她逛街或者看電影的。

“是常老闆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