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那我晚點歸去上彀看一下。”
此時在這處攤位前,也有人正在選購物品。
“老闆,這枚記念章多少錢?”
付了錢,他就把它收了起來。
常順還價道。
隨後,他又選了一個“福”字碗,把它買下後就分開了。
上麵有一個“獎”字。
這個地攤老闆,是位四十多歲的胖男人。
“行吧!那就300。”
“行!那就900,我要了。”
田斌說著回過甚往那邊又看了一眼。
把田斌往前拉了拉,他小聲說道。
真正懂的人,隻要簡樸掃視一眼這邊的各個地攤攤位,就能看出來哪些攤子是賣真貨的,哪些是售賣工藝品的。
“行!你再說說這個方形的筆筒多少錢?”
這邊的第一個攤位,仍然是之前帶宋芫、方玲過來看古玩交換會時瞥見的阿誰售賣工藝品玉石的攤位。
“這是清朝的八神仙物筆筒,600元。”
獎章包漿天然,很豐年代感,很開門,一眼老貨。
主顧想了想,還價道。
常順看了一眼駝鈴,鐘形,高度約10公分,最大口徑約6公分,看上去的確很豐富,汗青陳跡較著,也確切能到清朝期間。
“保真嗎?”
“這個比青花瓷的“八仙過海”貴些,它是方形的,一方頂十圓,製作更費事,1000塊錢。”
此人彷彿也看上阿誰筆筒了。
“保真!你能夠找熟行人過來看好了再買走。
“600嗎,這東西對不對,會不會是仿品?”
“阿順,這個地攤上的手鐲看上去很都雅,要不我們一人買一個!”
中間那人也冇客氣,直接把筆筒拿上付了錢。
同時,這也申明他並不是很懂古玩。
“這個攤位上的東西,你感覺是玉嗎?”
“這是駝鈴,清朝的,又大又豐富。
除了之前提到的綠鬆石、沉香(奇楠),彆的如記念章或者彆的一些小件,隻如果貶值空間大的物品,碰到了,代價合適,他也會采辦。
他應當是想著買一個送給葉雨晴。
“50元!”
胖老闆承諾了下來。
“昭君出塞”、“貴妃醉酒”、“西施浣紗”、“貂蟬拜月”。
費錢買到假貨,哪怕不是太多,也會很影響表情。
常順看了一眼他此次選的筆筒,高度約13公分,筆筒邊長約10公分。
“實在除了這些,這邊的很多攤位,售賣的彆的東西,都有很多的假貨,真品並未幾。
但買走了,就不能再拿過來退貨換貨,我怕調包,懂嗎?”
此時,攤位前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問價道。
常順在他的攤位上細心掃視了一會兒,俄然間,他發明瞭一個五十年代初的“榜樣獎章”。
很快,錢貨兩清,兩人完成了買賣。
周大耳冇多考慮,直接說道。
聽他如許說,常順算是曉得了此人的稱呼,“周大耳”應當是他的外號。
“隻能少100,900能要你拿去,不可還是去彆的攤位看看。”
不過他的耳朵看上去確切比較大。
“看著是挺好,但它們並不是玉,而是一種叫做“乳化玻璃”的分解料,晚點歸去你上彀從電腦上檢察一下質料就曉得了。”
“我這裡不賣假貨,就算是假貨,我也會提早跟彆人說清楚。
“便宜點,400我要了。”
筆筒確切冇題目,如許的真品,哪怕不贏利,但也不會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