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蘭心頭突突直跳,麵上強作平靜,“我身上冇有胎記,你隻怕認錯人了。我另有事情要忙,就不遲誤你尋人了,告彆。”
――(未完待續。)
嫣紅有些無私,眼皮子又淺,保不準就為了調換一點子好處將她給賣了……
紅玉說得那一句也認識到自家冒昧了,唯打單到沐蘭,忙跟她報歉,“是我過用心急了,女人莫怪。我看女人年紀小小,卻可貴是個聰明顯白的,有些話我便直說了。”
腦筋裡千頭萬緒,短短時候內閃過無數個動機。
她雖對楊氏冇有多少豪情,可那畢竟是給了她生命的人,模樣她還是記得的。楊氏柳眉杏眼,屬於嬌美荏弱型。她額寬鼻挺,皮郛裡頭又裹著一個成人的靈魂,比同齡的孩子要沉穩明智一些,便不成製止地透出一股子與性彆不符的剛性。
再看一眼沐蘭的麵貌,又將心頭的疑慮壓下去,柔聲地問道:“女人身上可有一塊紅色的胎記?”
遵循密信上的指導來到三水鎮,在堆棧當中住了一夜,方有人遣了小童送來一封信,上麵隻寫了“笊籬村沐蘭”五個字。
以是她才特地申明解國公的冤情已經昭雪,不需求再隱姓埋名躲躲藏藏了。
曉得她實在身份的隻要島上那幾小我,莫非因為她遲遲不歸,辣椒婆她們等急了,自個兒想體例分開了守貞島?且非論她們可否勝利,便是端的分開了,她信賴辣椒婆、郝姑姑和張氏也不會透露她的身份。
紅玉同安老太君商定,趁仲春月朔去庵裡還願的機遇出來尋人。等了一個多月,那位“受恩之人”也冇再送信疇昔。她實在等不及了,便以提早到庵中辦理為由分開都城,直奔豐州而來。
奉侍安老太君之前,她在國公府裡也是有身份的丫頭,察言觀色的本領原就不差。這些年跟從安老太君走南闖北,打仗形形色色的人,措置各種百般的事情,更是練得一把好眼力。
語氣略頓,接著說道,“我問女人那些題目,叫女人脫衣檢察,實在是想確認一下,女人究竟是不是我們解國公府的血脈。”
雖不知沐蘭為安在會海中罹難,得知沐蘭不記得被救之前的事情,她還感覺如許反而更好。一旦確認了是解家的血脈,以國公府的名義接歸去,直接安上一個合情公道的身份就行了,倒省去很多的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