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兩個字一出,對方的企圖已經非常較著。不過是大元朝在北方的某個王爺對妥歡帖木兒起了異心,想將淮安軍引為助臂罷了。在其為揭示出充足的誠意和氣力之前,朱重九纔不會送自家弟兄去冒阿誰險。
注1:獅子口,即現在的旅順。史載,明朝海軍從登萊解纜,三天三夜達到獅子口,遂改獅子口為旅順。
“不是耶律大石。德宗固然是天縱之才,卻出於太祖的旁支。”誰料耶律昭卻較起了真兒,搖點頭,持續大聲申明,“草民四世祖諱留哥,乃天祚帝玄孫。於偽金崇慶元年起兵,再建遼國....”(注4)這段汗青,又嚴峻超出了朱重九的知識範圍。聽得他兩眼發直,滿頭霧水。參軍陳基見狀,少不得湊上前,抬高聲音解釋,“他說的是後遼王耶律留哥,曾引蒙古為外援,規複遼國。並接管了鐵木真汗的遼王封號,被許以世代永鎮遼東。大元竊據中原後,忽必烈削藩。遼王子孫皆改成職官,遼國遂滅!”
注4:耶律留哥,契丹人,自稱為契丹皇族。在1212年起兵抗金,結合蒙古大敗金軍,建立東遼國。後歸附於蒙古,子孫深受窩闊台汗正視。身為托雷係的忽必烈篡奪汗位後,打擊窩闊台係的支撐者,東遼遂被削藩。
正恨得咬牙切齒間,卻又聞聲朱重九笑嗬嗬地扣問道,“我這邊派商隊去做買賣,你家主公不會不準予吧。當然了,到了那邊以後,該如何抽水,就遵循你們的端方。朱某不乾與便是!”
與這個期間大多數讀書人一樣,他的學問僅限於中原本地。對於海上的環境,體味得非常少,是以底子冇法判定張昭說得是不是實話。隻能裝模做樣一番,以免在構和中落了下風。
“此話當真?”陳基緊皺著眉頭,將信將疑。
耶律昭那裡曉得朱重九的思路又跑到了宿世去了,見他神采古怪。又磕了頭,義憤填膺地彌補,“我大遼耶律氏乃大漢高祖天子嫡派血裔,董卓之亂時避禍塞外。臥薪嚐膽近千年,才重振先人雄風。然世道不公,天祚帝竟枉死女真牧奴之手。族中子孫雖頻頻力求抖擻,卻不幸又頻頻遭外族淩辱,展轉流浪至遼東。曆儘磨難,方得再建故國。不幸蒙前人背信,竟出爾反爾,奪我社稷,令我耶律氏一脈.....”
“張掌櫃剛纔不是說,海上傷害重重,十艘船出海,最多隻能返來一半兒麼?”陳基立即抓住了對方話語裡的縫隙,皺著眉頭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