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妃_第三十九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京中的水向來深不見底,權勢錯綜龐大,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滿身,既然天子都不予往下究查,明擺著不想將局勢進一步擴大,影響到世人,事情到此算是翻了篇,揭疇昔了。

帝王並未大發雷霆,疾言厲色痛斥戶部員外郎之罪,更未針對李三順的事有所言語,更加未曾揪住戶部之事不放,徹查到底,牽涉甚廣,一上來反而先不溫不火的拿國丈周秉海開刀,捎帶指出張之聰究竟犯了何罪,連消帶打的行動,倒令憤懣不平的言官禦史們歇了煽風燃燒,落井下石的心機。

作者有話要說:o(∩_∩)o ,關頭時候不給力喔,憋了三四天,頭髮差點薅光了,終究整出三章,劇情在過分階段,寫起來磕磕盼盼的,老是感覺完善點甚麼。

內心八卦之火熊熊燃起,越燒越旺,不由自主的暗自測度莫不是後宮才子凶暴野性難訓,纏綿之際不謹慎在咬傷了龍唇留下陳跡,抑或是帝王有特彆癖好,喜好狠惡蠻橫的耳鬢廝磨,不留意磕碰到的,總而言之,內心非常震驚,向來麵色刻毒的帝王竟有如此熱忱曠達的一麵。

天子投之以木桃,文武百官天然報之以瓊瑤,山呼萬歲,皇上聖明,有大德也,乃臣民百官之福,讚譽之詞不竭溢位。

戶部一行人神采非常丟臉,憂心可否滿身而退,低頭沮喪的恭候帝王上早朝,督察員禦史台的言官禦史們則是神情衝動期盼天子快些早朝,皆翹首以盼,抻長脖子望向金鑾寶座的方向。

千呼萬喚始出來,姍姍來遲的帝王終究在百官望穿秋水之際負手緩緩踏進大殿。

戚湛此時的表情卻非常愉悅,網已經撒下去了,反正都城距江南千裡之遙,路途悠遠難行,期間究竟是風平浪靜還是暗湧不竭?

戶部官員見帝王此舉,更加是慚愧的無地自容,泣不成聲,皇上仁善至此,並冇追根糾底,將戶部有所關聯之人一網打儘,已是格外的開恩,他們隻要心生感激,斷不會自揭傷疤,將本就未幾的顏麵奉上去給其他看好戲的部分踩踏。

天子如此這般懲辦,莫非你能令天子朝令夕改,收回說出去的話,這個時候作死的湊上前去,細數張之聰累累罪過,豈不是在同陛下唱反調,禦史言官口齒鋒利,筆下生花,腦筋也好使,天然不會傻兮兮的在此時逆皇上之意,彈劾上奏,不然到時候雋譽冇留下,反而擔上個狠戾惡毒趕儘撲滅的惡名,得不償失的事言官們是不會去做的。

掩在袖子下的拳頭緊緊握著,可見其表情實在好不到那裡去。

帝王這話的意義很較著,臉也打了,罵也罵了,罰也罰了,算是給了諸位有所牢騷的朝臣們一個交代。更何況張之聰已人頭落地,家破人亡,死無對證下也無從究查。至於昨兒帝王到底獲得了甚麼樣的供詞,無人得知。脫不了乾係的人,此時隻要暗慶的份,撿回一條小命,保住了頭頂上的烏紗帽,冇慘落到像張之聰一樣的了局,招來抄家人亡之大禍。

周秉海領著戶部大小官員,默不出聲的往外走,也不管彆人如何打量恥笑的眼神。

窺測帝蹤,曆朝曆代都是砍頭抄家滅九族的重罪,天子雖將張之聰斬於刀下,產業充公,卻冇禍及其家人,將其家人冇入賤籍,隻是下旨令其家人清算餘下金飾,十足發配回客籍,已是皇恩浩大,格外網開一麵。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