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江山_第二百二十一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旁,楊渥的重視力卻冇放在自家的外甥和弟弟身上,對劉仁規向父親解釋的這一次為甚麼冇有主動支撐軍政分離政策的啟事也冇多少興趣,他的重視力被阿誰跟在劉仁規身後的小小孩童給吸引住了。

畢竟如許一個有成為名將潛質的孩子,如果好好培養,說不定隻要十多年時候,等他長大後就能提早成為淮南的一大名將呢。

自從十年前楊行密完整擊敗孫儒安定江淮以來,曾多次命令讓各地招安流民,規複活產,固然也獲得了一些結果,使得江淮規複了一些元氣,但最首要的戶籍軌製卻冇能重新建立起來。

現在的唐朝也不例外,對戶籍的辦理比較嚴格,並且構成了一套專門的辦理軌製,規定國度每三年就會對各地戶籍停止一次排查,將所得的戶籍資訊一式三份,一份留縣,一份送州,一份送戶部。而收稅用的計帳則在戶籍的根本長停止體例;並且為了儘能夠的包管賬冊的精確性,普通每隔一年就會對計帳停止一次調劑。

或許在這個期間,能夠死守一座城池長達一年多的將領,必定不止一人能辦到,但比擬之下他們在汗青上的名譽卻遠遠不如劉仁瞻的大,讓楊渥也忍不住多看了他幾眼。

以是汗青上各王朝對戶籍登記非常正視,統治者為了穩固本身的統治,包管賦稅支出,常常在把握政權的第一時候就對國度的戶籍停止清算和製定。

這一次出巡,僅僅走了兩個月不到的時候,去的處所也未幾,不過他卻感到非常倦怠,這讓他認識到本身已經不是當年阿誰“力舉三百斤,日行三百裡”的年青人了。

跟著壽州的淪陷,南唐丟掉江北十四州也就不成製止了。

汗青上,劉仁瞻作為壽州守將,曾經在後周世宗柴榮的打擊陷對峙了一年多時候,厥後南唐軍隊多次得救壽州,卻均以失利告終。

以是在與劉仁規聊了一會後,也有了表情去逗弄一下本身的兒子和外孫。

在傳聞劉金籌辦將他留在節度使府給弟弟楊隆演當伴讀後,固然另有些不肯定劉金的目標,但他還是欣然承諾了。

這天,節度使府中一片歡聲笑語,這是自田覠之亂後好久冇有呈現的環境了。楊家高低,從後院各夫人,到楊渥的那些弟弟mm們,都堆積在史夫人的院子裡。

這一次楊渥實施軍政分離,不但將本地各州的刺史都換成了從節度使府提拔出來的文官,並且在邊疆各州的刺史人選上也非常慎重,遴選的都是一些相對營私守法,又有必然民政才氣的武將擔負。

幸虧,他有一個好的擔當人,並且已經建立了權威,開端接掌大權了,這讓他不必擔憂身後之事。

在這些新的刺史到任後,楊渥下達的第一個號令就是重新體例戶籍,儘量查清百姓的環境,同時也為本年的秋稅體例計賬。

倒不是說淮南就冇有有識之士提出要重新體例戶籍,而是任何政策都是需求人來完成的,在實施軍政分離之前,各地刺史都是由武將擔負,對民政方麵不如何正視;加上這些年各種戰事狠惡,各地刺史們常常忙於交戰,天然冇偶然候去做這些事情。

但劉仁瞻卻始終不降,厥後他的部將趁著他病重翻開城門投降了,而仁瞻也在不久以後就病死了。

麵前這個隻要兩三歲的孩童,恰是伴同劉仁規一同來廣陵的弟弟劉仁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