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善於騎馬,南人善於操舟,這一點自古就是如此,李存勖對此很清楚;現在又得了探子的密報,就更加不敢忽視。
在吳國北伐之前,梁國各地總兵力加起來另有近二十萬人,而在吳國北伐過程中真正被毀滅的梁軍連五萬都不到,其他大部分都投降吳國。
這麼多的降軍如果不及時妥當措置,很有能夠會成為新的動亂之源。
畢竟將士們奮勇殺敵,所圖的不就是犒賞嗎?現在好不輕易滅了梁國,大師都希冀著能儘快獲得犒賞。
汗青上李存勖滅梁以後,從梁國獲得的大量犒賞都被歸入宮中,將士們卻冇有獲很多少犒賞,成果使得李存勖軍心大失,冇過幾年各地就接連呈現兵變,終究他本身也在兵變中被殺。
這類極度冒險的事情,即便是喜好冒險的李存勖也下不了阿誰決計。
同時楊渥命令兩省各州處所官員必須儘快體例戶口,並且遵循吳國的稅負標準重新製定稅負,減輕百姓承擔。
最好的體例就是打消效義兵,將效義兵併入禁軍體係中來。
如果在此時楊渥不急著對他們停止犒賞,反而差遣他們對晉國或者對關中各地停止用兵,那隻會讓將士們大失所望,從而失了軍心。
……
當然,對吳國來講目前最首要的一點就是要搞清楚晉國的態度和他們接下來的籌算。
如果直接在滑州渡河的話,一旦黃河水道被吳軍戰船堵截,渡河的晉軍就會墮入孤軍奮戰的了局。
同時為了儘能夠的安撫民氣,楊渥以河南、山東兩地方纔遭遇兵亂為由,頒佈詔令宣佈免除兩地本年的稅收,來歲和前麵的稅收則免半,以儘快規複兩地元氣。
當然,要處理這些題目倒是不急於一時,此時最首要的還是處理梁國各地還是未投降的權勢,以及調派使者向岐國、晉國、蜀國等佈告滅梁,並且摸索他們的態度。
破鈔瞭如此長的時候,支出瞭如此大的代價,成果終究除了河北之地外,梁國最核心的中原之地最後竟然全數落入吳國手中,要說李存勖能夠心平氣和的接管這個成果纔是怪事。
或許這就是王彥章最後寧死也不肯為吳國儘忠的啟事,楊渥對此深感慨息,命令追贈王彥章為太師,將其厚葬。
魏州,正如楊渥預感的那樣,在得知吳軍已經攻占洛陽的動靜後,李存勖的確是氣得暴跳如雷。
且不說關中、河北另有很多地區目前尚未被吳軍占據,那些地區的刺史、節度使們現在還處在張望狀況,就是已經投降吳國的那些降軍也是一個不穩定身分。
最首要的一點是,吳國本來領地上的百姓會不會用一種征服者的心態來對待中原地區的百姓,如果如此的話,兩地之間很有能夠會呈現隔閡。
為了毀滅梁國,晉王李存勖已經親身統領雄師交戰十多年,如果加上李克用期間與梁軍的交戰,當時候就會更長。
敬翔他殺身亡的動靜傳來時,楊渥很有些扼腕感喟。
敬翔自縊身亡今後,正如他所預感的那樣,李振固然去朝見楊渥,但並冇有獲得楊渥的寬恕。
當然了,政策光是製定出來還不敷,更首要的乃是履行力度。
而吳國一方,現在滅掉梁國以後也急需時候來消化方纔打下來的地盤,消弭內部能夠存在的隱患,誇獎有功之臣,完整篡奪尚未投降的關中各地,乃至另有為即位稱帝做籌辦等等,這些都需求時候,或許起碼在兩三個月內都冇工夫插手河北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