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_第287章 南京黨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高名衡見兩派鬨得過分,便出來調度,並提出八條戰略,欲重振明朝。

誰曉得,高名衡與東林這些隻會吟詩作賦、喝酒、品茶、狎妓,以及爭權奪利,也不乾實事的嘴炮派分歧,高名衡是個實乾派,對他們的爭鬥興趣不大。

王世琮又歎了口氣,“這件事的啟事還是因為朝中的“順案”和“逆案”!高閣部見南京立朝後,不籌劃抓緊設防,清理賦稅,籌辦光複失地,而是整天為兩案爭辯不休,至使朝廷一事無成,隧即便上本,提出禁黨爭,練精兵,清理江南賦稅等八條戰略。這一下,高閣部便獲咎了人,被東林彈劾失地、交友順案罪臣等事,馬閣部也借力打力,便把高閣部擠出了朝堂!”

如許一來,天子就冇了依托,必定就隻能靠近他們這些文臣,來製衡馬士英等人。

東林黨在定策題目中,應當是完整失算,高義歡覺得他們已經是條鹹魚,冇想到竟然還能翻身,還無能與起他的事情。

“將軍還不曉得高閣部被擠出南京,去徐州督師的事情麼?”王世琮感喟道。

“高將軍,你也不要心急!”王世琮怕高義歡一氣之下,斷了歸明的心機,還是勸說道,“朝廷中也不是統統人都反對招安,馬閣部和阮尚書都同意招安將軍,隻是~”

在東林和馬阮的進犯下,高名衡隻能分開南京,練兵避禍。

據高義歡獲得的動靜,南京朝廷有三股權勢,一股是山東巡撫高名衡,一股是總督馬士英,剩下就是東林黨。

太子到江邊了,東林還想著擁立潞王,必定是要涼了。

這讓阮大铖也非常不爽,因而也落井下石,彈劾高名衡不思為先帝複仇,憐憫順案官員,是心無君父。

隻是這八條戰略中,最關頭的一條,要清理江南的田畝和田賦、商稅,卻一下踩了東南士紳的尾巴。

東林黨人把握朝政多年,有幾十年的政治鬥爭經曆。

太子即位,改元建章,高名衡著力最大,如何還是被擠出朝堂呢?

誠懇說,大師無冤無仇,老子也冇去北京,你們還要搞我,是不是過分度了。

他很有需求體味一下南京的政治格式,隻要體味這些,他才氣闡收回南京為甚麼不招安他,進而做出應對的體例。

高義歡不由有些迷惑,一個東林黨能有那麼大的氣力?

大明朝江山都丟了一半,高義歡情願效力,明朝白得一支強兵,高義歡想不出明朝為何要回絕,南京朝廷憑啥這麼硬氣。

南京朝廷中本來三派權勢,此中東林黨的大本營在江南,把握朝野的話語權,馬士英的權勢則在江北,節製南直北部統統州縣,另有多量武將投奔,高名衡則是山東巡撫,在南邊並冇有根底和班底。

高義歡微微皺眉,他先在主位下坐下,沉著臉表示王世琮也座,然後問道:“隻是甚麼?誰在禁止此事?”

高義歡隻是想投奔明朝,卻不想竟然捲入了黨爭。

“是東林黨人!”王世琮道:“錢謙益等人以為闖賊害死毅宗天子,反對朝廷對將軍停止招安!”

如果明朝能招安他,確切是一件很劃算的事情,白白得一樊籬,收一帥才,不過南京黨爭狠惡,朝堂諸公非論對錯,隻看流派之彆,一派所提,一派必定群起攻之,使得朝中一片烏煙瘴氣,至今一事無成,招安一事也始終談不下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