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列車_後記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又十數年,皇後張嫣因喪子之痛,先司馬恒病逝。為喪葬事,朝政再颳風波。當時薄氏權盛,南宮侯張偃脆弱可欺,立啟為太子事複起。應薄太後請,司馬恒為孝道先,允之,並視太子監國服從慢慢放權。

義姁受冷後,諸貴胄膽氣複壯。不但接連不竭誣告義縱,還通同宮中人,儘殺義姁後代。文君欲將接連喪子本相告於帝德,卻苦於卓天孫亦為主謀之一而不忍。

上官安剛因女兒獲封婕妤產生的高興,一掃而空。很多守禮之臣和京內學子,都在奮筆疾書,等著屍諫。

薄皇後早逝,德之生母栗姬業已因宮鬥失利,鬱鬱而終。皇太後之位懸空,竇漪房持續監國。

如此放肆搏鬥皇嗣之行動,令甘後怒,不久甘後亦暴斃。甘廣以因私遲延救濟李陵開罪,義縱也以粉碎履行詔令之罪,被廷尉先斬後奏。

次年,宮中傳訊,上官氏產一男嬰,滿朝文武大家自危。未及旬月,此子夭,霍光促進其女霍成君為婕妤。

昔日的天下巨城已經瘟疫橫行,繁華不再。

衛氏以查舉之功,進封皇後。當年讓她得以進宮的女嬰,因少伴文君擺佈,深得帝寵,代替文君成為帝德研讀古籍的書友。衛氏所生之宗子也子憑母貴,以諸嫡子長故被立為太子。

帝進薨,朝臣群起而攻上官家,上官安父子伏法,右皇後上官氏之親族儘遭放逐。

進登帝位後,雖勉立王氏為後,但朝中權益仍由薄、衛兩家把持,竇氏已因受義姁案連坐式微。

又一年,壓竇漪房多年的薄姬猝死,竇漪房以皇太後位始得監國權,濫權,為帝啟與薄皇後所厭。

九州除了大了些,又變得和秦末一樣,十八路諸侯爭天下,戶籍銳減。

帝進退位後,雖仍為太上皇,卻與先祖分歧,完整放權給新帝詢。

終究司馬相如捨得一身剮,作《長門賦》,親獻於帝德。德大怒,立判司馬相如腐刑。後經司馬遷勸說,又逢匈奴寇邊,李廣上疏求援。帝德感念多年伉儷之情,複立甘氏為後,拜甘廣為大司馬,輔大將軍竇嬰北擊匈奴,老秦人蔘軍熱忱複盛。

義縱亦被外放定襄令,整肅邊地。義縱到任便斬定襄四百有罪之人,令豪強失膽,定襄在短時候內便大治。邊民為其立生祠,朝中有人以此告義縱,義縱乃又改遷南陽郡。到任後破先王苛吏寧立室,均其田與郡中無地者,南陽吏民皆畏服,其他朱門多舉家搬家,逃離南陽。

數年後,霍氏兄弟一外一內,如昔日蒙恬、蒙毅普通,權傾帝國。霍家姻親上官安眼紅其權勢,遂壓服衛長公主之夫,陳餘之嗣,萬戶侯陳慶,使其請衛長公主出麵,置上官安六歲的女兒,入宮伴太子擺佈。

此時衛氏之兄已大哥,其弟青入軍伍,率衛家親族接掌甘氏式微餘出的權益。

薄皇後因無所出,恐重蹈張嫣覆轍,秘令赴秘陵媧皇廟終老的先帝姬妾請許負。

司馬翎並未驚奇,並表示此子早已登記在冊,隻因同故,現留於宗當局中之冊無其名。

此時庶宗子榮雖親善竇嬰,卻已因受甘氏族人告發其踐法,不堪苛吏郅都審判,他殺。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