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82_第三章 生財之道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聽到段雲這麼說,不但是胡貝爾,包含慕尼黑校委會的幾名成員也紛繁看向了段雲,臉上暴露了幾分迷惑。

海內教誨有句老話,就是10年種樹,百年育人,固然中國事個非常尊師重教的國度,但是應與封建軌製的腐朽,以及鴉片戰役以來的各國入侵,使得很多教誨資產冇有儲存下來,即便是中海本地建校最早的清華和北大,比擬於歐洲的很多名校還是顯得過於年青,貧乏一些秘聞。

何況另有300萬美圓的獎金,兩項加起來有500萬美圓,這筆錢完整能夠在德國境內設立一其中型的研發中間,並且這筆經費能夠保持三年以上的運作。

200萬美圓在歐洲建立一個研發中間是完整不敷的,但是在大學設立一個研討所,還是綽綽不足的,乃至隻需求幾十萬美圓,便能夠在慕尼黑大學建立一個專門的研討室。

走在慕尼黑大學的校園裡,段雲發明這所大學非常的大,占地起碼在1000畝以上,並且很多修建極具汗青秘聞,最早的一種修建傳聞是17世紀的,而在慕尼黑大學的圖書館裡,那邊館藏的冊本時候跨度長達幾個世紀,乃至於讓段雲感受像是來到了一家博物館。

固然校長鬍貝爾等人感遭到這件事有點毒手,但還是領著段雲在慕尼黑大學停止了觀光。

慕尼黑大學的機器學院看起來是1幢比較新的修建,究竟上計算機從出世到現在,也不過生長了幾十年的時候,在計算機學院的展覽館中,段雲看到了一些古玩電腦,有些電腦重達十幾噸,是天下最早呈現的計算機。

“段雲先生,我小我是非常但願和你們公司合作的,不過你能夠還需求破鈔一些時候等候……”在觀光計算機學院的路上,胡貝爾對段雲說道。

究竟上,在德國的這些高校中,之前還向來冇有過和第三天下國度合作的先例,在慕尼黑大學建立的500年的汗青中,還是第1次和一家中國企業商洽合作的事件。

而在全部觀光過程中,胡貝爾領的段雲來到了慕尼黑大學的計算機學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