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非常聰明,一點就透,大聲道:“公達闡發題目總能一針見血。”說著他將目光重新轉向高仁,問道:“子孝可知那些武將的態度,有冇有主降者?”
見曹操言語間有些輕視周瑜,高仁便道:“主私有所不知,孫策當年獻玉璽給袁術,換兵三千,便是周瑜出的主張。而後他幫手孫策橫掃江東,可謂是功不成冇,隻不過江東偏安一方,孫策打敗的敵手皆是弱者爾,故周瑜名聲不顯。”
曹操點頭道:“如些說來,我們與孫權一戰不成製止。”
曹操多麼聰明,見世人狀況哪會不知毫無對策,內心有些悶悶不樂。高仁見狀,拱手道:“主公,鄙人此行有幸去了一趟江東大營,故有些發明。”
誇了一番部屬,曹操問起了閒事:“子孝,此去江東可探到群臣的口風,有哪些人是心胸大漢的?”
高仁附聲道:“不錯,此戰隻能勝不能敗。”
出了帳,除了曹仁拉著高仁的胳膊說了幾句家常,其彆人隻是淡淡看了高仁一眼,便拜彆了。高仁去了一趟江東,雖說他們心中對高仁的印象稍有竄改,但並不代表承認他。
高仁道:“回稟主公,江東主降派乃張昭、秦鬆二報酬首,多為文臣。這些人害怕我大漢精銳之師,恨不得蒲伏來降,表白忠心。”
程昱摸了摸髯毛,往一旁的賈詡看了一眼,見他眼觀鼻,鼻觀心,彷彿入坐的老衲,心中不由歎了口氣,出聲道:“程某覺得子孝先生所言恰是合適當下環境的。需知我們的仇敵並不止孫權一個,北邊的馬超、韓遂還是公孫康等人,這些人都是一頭頭惡狼,若我們勝了還好,敗了豈有不狠狠咬上一口的事理,而劉備欲與孫權締盟,擋我大漢天兵,他們二人手中謀士乃天下名流,揮下武將也是百戰之將,又豈會不趁機耗損我軍的氣力。”
在場的世人,除了許褚外,其彆人都懂行軍打戰,曹操更是此中裡手。一聽之下,也不由豎起大拇指,“我原覺得周瑜不過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墨客,想不到頗懂兵法之道,怪不得有膽量與我一戰的,到底是年青氣盛。”
世人聞言,皆是心中一驚,他們對江東體味未幾,獨一耳熟能詳的就屬孫氏父子三人。一個是因為中原混戰,各地動靜梗阻,二個是孫權自接辦江東以來,用兵最多的不過是對於江夏黃祖,就一個冇多大本領的匹夫就讓孫權打了幾年,足見江東眾文武平淡到甚麼程度,以是也懶得去體味江東的環境了。
高仁點頭,見曹操和世人臉上一陣絕望,便道:“主公,江東武將老一輩以程普、韓當為首,這些人早些年隨孫堅南征北戰,孫堅身後,他們又隨其子孫策,現在儘忠孫權,他們對孫氏的忠心已經深切骨髓,除非孫權投降,不然他們絕無投降的能夠。而年青一輩中以周瑜為首,周瑜為人非常自大,自恃兵法韜略不輸任何人,何況他和孫策又是連襟乾係,又豈會投降。”
想到煩心處,曹操讓世人先退下,三天後再來帳前議事。
話一出,曹操大笑,眾文武也跟著笑出聲來。
一起舟車勞累的回到曹營,還將來得及歇息,高仁就被叫到曹操的帳前覆命。
曹仁笑道:“子孝先生此話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丞相地廣人多,說句不入耳的,就算此次撻伐江東不成,來日再來便是,如何形成三足大力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