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謀冀州無功,反被袁紹撿去便宜,公孫瓚天然憤怒,便以從弟公孫越因袁紹而死為藉口,籌辦率部南下攻伐袁紹,十一月入渤海郡,在東光縣遇北來的三十餘萬黃巾,公孫瓚大破其等,斬首三萬餘。黃巾棄輜重,南渡黃河逃奔,白馬將軍又於河邊設伏,待其半渡而擊之,蛾賊們死者數萬,血染黃河,被俘人丁七萬餘,車甲財物不計其數,白馬將軍之名天下皆聞。
原豫州刺史孔伷病身後,破虜將軍孫堅受袁術表薦,得領豫州刺史,整豫州軍再攻洛陽,梁縣初戰又敗,還是將常日所戴赤廚幘交由親信祖茂戴上,由其引開追兵,方纔以十餘騎得脫。
名震一時的破虜將軍就此身故,將星隕落,是年,其宗子孫策虛歲十七,次子孫權虛十歲。
第二次扯孫堅後腿的人是袁紹,袁氏兄弟武略不成,算計彆人卻都是妙手,這時候,他任命周昕之弟周昂為豫州刺史,替孫堅之位,令其占有豫州。
不管如何,南匈奴名義上畢竟還附屬於漢室,占有上黨,挾持到張楊,於夫羅便以其名號行事,並派部眾擄掠河內、河南等地。
壺關大戶儘遷往涉侯國,城內隻得布衣四千餘戶,匈奴逼來,壓力大增,有公孫瓚管束,魏郡方向反倒不消太擔憂,鄧季所部大半精銳皆已屯駐於此。
董卓愛孫堅之勇,令部將李傕往勸,欲與孫氏結婚姻之好,讓其開列孫氏後輩能任刺史、郡守者,願保舉任用他們,孫堅答道:“卓逆天無道,蕩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將與乃和親邪?”
擊敗董卓雄師以後,孫破虜名譽更甚,其引兵入早無火食的雒陽,痛哭一番後,令人打掃漢室宗廟,修補董卓軍發掘過的帝陵,以太牢(注2)之禮祭拜,在此,他得了天子在十常侍之亂中喪失的傳國玉璽。
另一邊,袁紹、韓馥合議欲奉劉虞為新帝,劉虞雖回絕,心卻不安,汗青上原選的使者田疇已從賊鄧季,自又另選人士進長安表臣節,天子大喜,虛歲才十一的少年天子早不忿董卓弄權,欲逃離長安東歸雒陽,便遣劉虞之子劉和自武關逃出,讓這位漢室忠臣領兵來迎。
前人雲遠交近攻,對此時的黑山群賊來講,袁氏近而公孫遠,二雄並爭,張燕便令杜長領精乾萬餘往公孫瓚處助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