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所到的這個民屯,亦為本亭亭所,離汜水關隻要十裡地,亭名便叫十裡亭,這個民屯是成皋縣十裡亭甲屯。
從這裡往西北再稀有十裡地,是成皋縣城。
趙雲麵向少年,奇問道:“哦!另有何不公?”
“我等重組之戶,初始不睦者甚多,去歲另有很多鬨騰者,然律法森嚴,監察探查、遊繳拿問、三老補救,已儘可處之,無需轟動縣衙官家去!如我家此,言行雖粗鄙,卻無甚禍心。無大害,不過是麵噁心善之輩。倒驚擾尊客!”
此地公眾安樂,並無人看管木門。趙雲腰掛白sè路牌,彆人一看便曉得是外來人,跟在一群少年前麵進屯,並無人來過問,所碰到的人們興趣全都放在前麵少年的身上。
聽到這般話,趙雲便開口將老者路牌借到手,正麵所書筆墨與自家腰上的大同小異,不過是老者的姓名、體貌、籍貫,後背卻多刻有九個數字。
趙雲瞭然,扯著老者又閒談得幾句,突聽有人在遠處高喊道:“哥兒們,丁屯的張家小又來了!”
同為常山國人,偶遇的這位老農可算同親,辭吐清楚,河南事雖不說儘皆瞭然,所流露的卻足已讓外來人對勁,已遲誤人家好一陣工夫,趙雲也不美意義再持續拽著他閒談,隻得起家作揖:“趙雲言多,已誤父老稼穡,還望父老恕罪!告彆!”
老者反倒是個悲觀的,見趙雲傷感,他竟笑勸道:“尊客勿作小後代態,我等殘身,得郡守鄧公活命,未因兵器、病疫、凍餓埋骨於野已是萬幸,今家室伴當不缺,又無徭役之憂、苛吏剝削,另有何求?”
這句又是趙雲聽不懂的,待勸住老者,少不得又問上一問。
1,“然!行路甚難,厚顏與父老討口水喝!”
轉手指樹蔭下nai孩的婦人:“此吾兒媳,甚賢!”
“前者測試入勇卒者,男丁年滿十六便可,今歲起,卻改成十八歲方可,前後不一,我等須很多熬兩度秋,此非不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