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三國_2.平生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將領如此,小蛾賊們天然也是上行下效,許獨目、鄧疙瘩之流也是如此,鄧季才入夥時隻得十二歲,身材遠冇本日魁壯,小胳膊小腿的,火伴隻叫他疙瘩,便一向相沿到今。

宿世本是二十一世紀西部山區的淺顯農家後輩,十七歲,剛初中畢業,本待等父母給本身定門婚過後便到山外的都會裡去打工,誰料一天在鄉上三舅家開的黑網吧裡玩得晚了些,歸家走夜路不慎跌了一跤,醒來時就變成一個剛出世的嬰兒。

繈褓裡,從身邊人閒談中,鄧季曉得本身出世於大漢熹平元年,約莫曉得是東漢,絞儘腦汁回想好久,初中汗青教科書上漢朝天子統共就隻先容過建漢室的高祖劉邦、文景之治的兩帝、大一統的武帝、立東漢的光武帝、修黃河的明帝幾位,若不是中考後無聊剛將《三國演義》翻過一遍,自家滿月酒時又聽宗族裡的半吊子士人提到大儒盧植、蔡邕的名字,還真不曉得這就是東漢末年。

在蛾賊中隨波逐流兩載,鄧疙瘩仗著年紀小,戰亂中裝死、詐降、臨陣畏縮無所不消,總算還能保住一條小命,若不是黃巾所過之處火食不留,官府、大戶亦不肯收留如許的亂民流寇,他早就做了逃兵。

作為南陽郡的承平道弟子,若想不被官府緝拿,鄧伯天然得帶著家人投奔本地渠帥張曼成,可惜戰亂下來,宛城之戰鄧伯死於疾石,鄧季之母張氏又隨後病亡道途,大兄鄧昆冇於西鄂精山,二兄鄧仲亦在汝南失散,鄧季前後隨過張曼城、趙弘、韓忠、孫夏和現在的羝根五位渠帥,從南陽到宛城、敗走西鄂精山,逃汝南、雍丘,到現在的濟陰郡鄄城地界,一起走下來,一家人就隻剩得一個,他也年滿十四,變成了結實的少年郞。

因而,光和七年初,唐周出首,官府追拿,大賢能師馳敕諸方,天下共反的黃巾叛逆發作了,到這個時候,鄧季才曉得汗青書上所說的東漢末年本來是指光和七年,這一年本身才十二歲,底子掀不起任何浪花,隨波逐流,也成了一個小小的“蛾賊”(注2)。

南陽鄧氏是望族,三國前期魏國大將軍鄧艾也出身於此,後代中國姓鄧的人家絕大多數都是從這裡繁衍開來的,幾處遺留下來可稱文物的鄧氏祠堂,春聯上還寫著“南陽郡望”等字樣,當然,作為一個大族,天然也是貧富不均的,鄧季這一世的父親鄧伯就隻是個淺顯農戶,有薄地十餘畝(注1),所產糧食底子不敷自家人吃,還得找富戶地主再租種一些。

科學順從的力量是龐大的,不消多久,富戶、官吏乃至都城裡的閹宦都有很多人插手活神仙創建的承平道,鄧伯固然冇有舉家遷往冀州,卻也不顧鄧季這小小娃兒反對,為求家人安然信奉了承平道,還很快領到“彼蒼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神諭。

鄧疙瘩打小就曉得,本身和身邊每一小我都不一樣,因為他來自於另一個時空。

但是熹平元年是哪一年?奶奶的,汗青書上就說東漢末年發作了黃巾叛逆,東漢末年和熹平元年是甚麼乾係?

除彆的,這個期間的災害之多、風險之烈也讓人咋舌,地動、洪災、水災不斷歇輪番上陣,比這些更令人可駭的是瘟疫,在鄧季知識範圍以外,東漢末年滅亡二千多萬人的“傷寒”大瘟疫,僅從建寧四年到中平二年短短十四五年間就發作了五次,鄧季生長到現在,切身經曆過四次,若不是南陽不算重災區,在這些帶走天下一半人丁性命的可駭瘟疫中,鄧季一家說不定也要罹難。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