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不過纔到長安六七日的工夫。
事情便算定下,其他閻行、牽招、趙衢、薑敘皆得往武威去待命。
當然,出兵也不能太晚。
隻是顛末這些年折騰下來,善使長柄東西的西涼懦夫早顛末好幾波磨難,這萬二當選的新卒兵中,便以弓卒最多。足占去一半。有六千餘。其他刀盾卒三千,戟卒兩千餘,力卒不敷八百。
宋憲死於閻行之手,但當時相互為敵,陣中各為其主,現在雖不會究查,但閻行分歧適再往虎牙軍中任職,鄧季隻問牽招、趙衢等。
這又是司州舊例,去虎牙軍中能得一個穩妥的校尉,不然隻能去新軍中合作。當然,也有能夠得一個更顯赫的將軍位。
鄧季又對原長安令楊阜、高陵令張既、安邑令衛覬、狄道令石韜四位道:“司州文官升遷原需以政績按部就班,四位安身未穩,本不當便賞拔任事,然涼州初平,各郡急需安設回遷之公眾,討撫羌氐,協防麴義、張魯,各縣政務彙總,郡守不成再缺,這遭便為例外,望諸公勿負我!”
四人一時俱沉吟,難下決計,還是趙衢、薑敘、梁寬三個隨司州時候略長。不怕因言開罪,梁勘問:“不知餘者主公如何安設?”
新配置給馬超、龐德、楊秋三校的人馬,各隻千人,俱以力卒、戟卒、弓卒混編,半數百人將以上軍官皆按常例自老四軍中抽調而來。
此次新組軍隊的卒兵來源,都為武威、安寧二郡所收。
最早挑選背拜彆的是辛氏兄弟。辛評雖有勸韓馥讓冀州之大功在前,然袁紹更喜袁尚,自家支撐的袁譚居青州,氣力還不如幽州袁熙,雁門時勸袁紹又已衝犯,恐遭其害,便與辛毗商討,辛毗對袁紹更是不滿,隻勸兄長領家屬往南投曹操這位明主。
這些,都是之前便與兩位智囊、徐庶商定下的,隻是由鄧季來宣佈罷了:“冀縣之戰,韋康、趙昂多有功,遷韋康為右扶風,另賜勳田百畝、錢千緡、絹兩百匹;趙昂升任漢陽太守!其他諸郡,石廣元遷武都太守,衛伯儒遷安寧太守,張德容遷隴西太守,楊義山遷武威太守!”
給出的兩個武職,很較著,偏將位高又安穩,但再升遷的機遇卻小;校尉位低,不過逢戰多,建功機遇亦多。
他為武將,求令領軍防備河內盤石軍,要走比辛氏還輕易,先暗中令人把家眷長幼自安平國接出,奧妙送往河內,自家再領親信百餘入河內請降。
這些新卒兵彌補蕩寇等四軍耗損本還不敷,鄧季卻想再做它用。
郭援亦想硬氣去學閻行,隻是本來身為幷州大將的,降司州後職位太低隻怕被人諷刺,又不似閻行幼年武勇搏得起,沉吟好一會後,終究還是昂首:“某願替主公守關隘、禦內奸!”
秦嶺有六道,子午為王。
除鄧季先前所說啟事外,楊阜、張既熟諳西涼環境,堪用;衛氏一族讀書人最多,能退隱的也就多,急需拉攏再多壓榨些人出來;石韜則為徐庶外第二位荊州名流代表,重用他可多吸引荊州士人。
二將都有了挑選,鄧季點頭,對郭援道:“既如此,足下便可為偏將軍,領兩千卒兵守杜陵縣!”
郭援以後,鄧季又對剩下的武將道:“前者虎牙軍校尉宋憲戰歿。其職尚缺,牽、趙、薑、梁四位,可有願往者?”
有馬超、龐德、閻行在,梁寬自度爭不到這將軍,趁有先前問話之便,接上:“某願往虎牙軍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