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番籌議下來,兩個老爺子都感覺牌坊立在村口的位置最好,彆人一來就能瞥見,至於質料天然是用最好的石頭,這石頭放的住,子子孫孫都能傳下去。
他們那邊曉得,老陳氏瞧著那些高貴金光閃閃的東西也心疼著呢,好歹她疼兒子的表情賽過了銀錢,曉得這些東西必定是不能收下的。
老趙頭點了點頭,中間的趙老邁就急了,問道:“爹,這如何能行,我們阿福是讀書人,現在還是聖上親口誇過的孝悌之家,如何能去從商?”
趙九福立即給他爹比了個大大的手指,暗道薑還是老的辣。
再者現在趙家也不缺錢,不說之前趙九福給人畫人像拿回家的銀子,光是此次聖上就犒賞了一百兩的牌坊銀子,本來就是用不完的,前麵戴知縣又遣人送來一百兩說是犒賞。
“爹,娘,阿福。”趙家兄弟紛繁落座,分炊以後板凳一向都不敷了,趙家男人不約而同的把位置讓給媳婦,本身就站在中間,趙老邁不講究,乾脆擦了擦空中就盤腿坐了下來,其他兄弟頓時有樣學樣。
幾次以後那些人便曉得趙家人的態度了,心中倒是有些佩服,暗道不愧是孝悌之家,這老太太看著隻是個農家婦人,但也不眼皮子淺貪財。
本來早就該好了,隻是本年趙家事情多,先是趙九福得測驗,背麵四個媳婦連續有身,前麵又出了牌坊的事情,弄得老陳氏差點冇把蜜餞給忘了。
趙九福早就研討過這個,很快就說道:“大周朝與前朝分歧,對販子的限定少了很多,吃甚麼穿甚麼幾近冇有定規,不過真正的商籍之人,三代之間不成插手科舉。”
老趙頭持續說道:“分炊這幾年爹也看著,光靠種地的話能得幾個銀子,你們一個個養兒育女的都不敷,更彆提其他的了,莫非你們就不想多掙點錢?”
趙老三跟趙老邁的心機一樣,鄧氏揣摩著如果大伯小叔妯娌都同意的話,她總歸不可反對的,那不是顯得她特彆不孝敬嗎,她好歹也是天子誇過一家子裡頭的一個,可不能拖後腿。
等他說完,老趙頭拍了一下煙桿子說道:“我的意義是,我們老倆口拿出一部分銀錢來,你們各家各戶再湊一湊,到時候把後山給包下來種果樹,就種桃子李子杏子這些常見也好侍弄的,蜜餞的方劑就算是你們弟弟白給的,到時候蜜餞做好了賣了錢,大師夥兒遵循分子來分,誰家也不占便宜,其他的你們能不能賺到更多,那就看你們本身了。”
雖說丁氏孃家也會被稱為小商小販,但實在算不得真正的販子,不然的話趙九福去插手科考也會有必然影響,這也是大周朝律法竄改以後,對販子的限定變得少了。
這份聖旨的含金量他比誰都明白,不過是新亭府的知府大人需求一個政績來洗刷大槐村的事情,這才硬是推著他下台,不然的話天子那裡曉得他這號人物。
老趙頭把話說得明白,很快就讓幾個兒子媳婦歸去想一想,想明白了就來跟他說。
那傳旨過來的寺人再未呈現, 想必戴和宗戴知縣必定會接待的他萬分對勁,趙九福也冇有再上趕著去打交道。
不是他不信賴親孃,而是蜜餞製作不輕易,這可不是簡樸的曬乾就成了,如果如此的話豈不是大家都能做,村裡頭也有一些婆娘手巧,每年春季從山上弄一些野果子來本身做蜜餞,但味道都普通,比不得現在他們吃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