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_157|名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隻是即便因為戰亂、逃荒,有中原地區的漢族百姓遷徙到雲南去居住,還帶去了其他處所先進的出產技術,現在的雲南仍然比不上其他省,每年交的賦稅不是在倒數第一就是倒數第二。

顧青雲挑挑眉,眯起眼睛笑道:“如何?莫非爹爹的話有錯嗎?你本身數數,你之前學過的功課多久冇複習過一次了?子曰溫故而知新……”

“好吧,爹爹,我會的。”終究,小魚兒低頭沮喪地承諾了。

現在是六月份,謝長亭交給他半年的稿費,一共約莫有三百兩。

這話一出,謝長亭頓時跳了起來,辯駁道:“你,你胡說甚麼?”聲音都顫抖了。

顧青雲覺得他麵子薄,但見他連這麼孩子氣的話都說出口了,不好再議論,隻能對他眼睛底下透出的青玄色視而不見。

當然,顧青雲現在這麼做是有必然風險的,萬一有上官冒領功績或者是不屑於你寫的東西,那就得想彆的的體例,還會獲咎上官。隻是以顧青雲現在的名譽,根基上是不成能產生這類事。

是的,名譽,不管是因為他寫出的算學書還是因為一係列的話本,顧青雲都在朝中和官方具有必然的名譽,雖說稱不上人儘皆知,但起碼不是知名小卒。他寫出來的奏章,即便不是字字珠璣、驚天動地,他的上官看到後也會分出一點耐煩來看,不會順手擱置在一邊,丟到渣滓桶,不見天日。

多大仇?

如果封尚書感覺好的話,由他遞給天子,更能引發天子的正視。再加上顧青雲本人是戶部的官員,這類公事總要本身部分內部同意纔好上呈,而內裡寫的策論如果能實施的話,還要戶部的人共同。

早晨歸去和方仁霄提及此事時,顧青雲稍有對勁,道:“教員,如果朝廷真按照我寫的策論來做,那雲南的賦稅每年都能等閒完成目標,不消我們東拚西湊了。”本年的考覈,雲南還是排在倒數,收到的賦稅很少,為此雲南司又被封尚書點頭攻訐一頓,隻是大抵是風俗了,大師都麵無神采。

這個題目顧青雲和方仁霄曾經切磋過,兩人分歧以為這得看當時主考官的脾氣,碰到一個愛才的就有很大能夠登科,碰到一個內心陰暗的,直接把你黜落,另有理有據。

顧青雲看過質料,還做過相乾的統計,天然曉得這個環境。在其位謀其政,在皇家藏書樓借閱了很多質料,再連絡他後代學到的知識,他專門就雲南生長的題目及戰略寫了個奏章,因為是公事,就寫題本,還蓋上印章。

以是他現在一逮到機遇就是讚美他,鼓勵他。

“另有你,小魚兒,不準老是抱著球不放,偶然候還不如多看兩頁書。”顧青雲想到這裡,就瞪了小魚兒一眼。

為何?因為名譽。

此次方仁霄冇有再諷刺他,畢竟當初顧青雲寫完後,他是看過的。對於弟子建議朝廷引入本地先進的東西和高產的農作物,他是極其附和的。

另有一點很首要,他的成名是在進入體製後的事,不是在進入體製前。

“不錯,你寫的奏章雖說冇有文采,乾巴巴的,但簡樸瞭然,內裡有圖表和詳確的數據,能夠通過你畫的阿誰甚麼座標看出數據的凹凸竄改。這很好,看來西學還是有可取之處,你何時把《多少》翻譯過來,老夫要第一個看。”方仁霄現在不再打擊他了,他發明這個弟子脾氣過分於暖和,冇有太大的進取心,手中握著一把還算好的牌,恰好就是不打出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