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姐兒看出自家娘吃了虧,內心暗恨自個娘不爭氣,老是口舌笨拙,在他們母女跟前虧損。
說是做小工,但得了閒,三五日的也會回家來看看,隻這一趟出去得彷彿久了些,有七八日冇返來了,以是趙老頭纔有此一問。
趙老頭卻悠悠開口道:“老邁老二也該返來吧!”
“行了,你一句我一句的,說得冇完冇了,這飯還要不要吃了,不想吃的都給我出去,在這裡吵得人耳根子都不得平靜。”王氏見她們說得冇完冇了,出言喝斥道。
惹得劉氏肝火高漲,正要發作。
兩人見王氏發話,也都閉嘴不再言語。
公然錢氏聽著,本來停歇的肝火,又湧了上來,這時候三房的人又不在跟前,再則她也不能拿他們如何,隨即陰陰的掃了一眼芳姐兒道:“芳姐兒越來越出息了,你孃的本領倒是學了很多,不過女人家大了,最要緊的還是要找個好婆家,這事兒你娘可得抓緊了。”
錢氏滿臉帶笑道:“冇說有事,定是要返來的,這麼久都不返來,累及祖父祖母都唸叨起他來,這孩子可真是該打,等他返來,得讓他給兩老叩個頭纔算數。”說是指責的話,可臉上卻半點指責之意都冇有。
錢氏見冇有三房的幾個孩子在飯桌上,內心痛快了些,但一想到一天少說也多費了十斤糧,這些糧換成錢,一天也有幾十文了,每天如果這麼省下來,有這筆錢做甚麼不成?
到了晚間的時候,錢氏總算出來了,坐上了她本來的位置,因她神采並欠都雅,劉氏也冇想過要跟她起正麵牴觸,以是也冇像中午似的,過量言語,隻叮嚀著幾個女兒,將飯菜搬上了桌,然後各自坐好。
趙家的男人,在趙老頭的帶領下,也都算是勤奮的人,不然也賺不下這麼一份家業,開春後,地裡的秧苗一插下去,趙老二就帶著老邁,兩人去城裡覓小工,做活賺幾個閒錢。
笑了笑道:“一碟醬瓜算甚麼,大伯母吃著高興就好,隻是今後每天要多做三房的飯,大師都要跟著多勞累了。”芳姐兒也不是笨人,曉得錢氏討厭三房,此時就拿三房來講事。
劉氏見女兒吃了虧,而錢氏又提到女兒的婚事上頭,神采更欠都雅起來,語氣生硬道:“大嫂一個做長輩的,在小輩麵前說甚麼找婆家的話,這另有冇有長輩的模樣了。”
他隻盼著孫子出息,叩首甚麼的,真的不要緊。
錢氏固然冇出門來,但對劉氏還是很體味的,曉得趁本身不在,她的尾巴就翹起來了,內心也是不歡暢,遂點點頭道:“你這孩子是不曉得,你二嬸彆的技術冇有,就廚藝這一項,我們家那是誰也比不過的。”說著強扯出絲笑對劉氏道:“她二嬸真是感謝了,曉得我冇甚胃口,勞煩你操心機,做了醬瓜給我開胃。”說著伸出筷子夾了一塊放進嘴裡,直嚼得咯嘣脆。
趙老頭聽提起江哥兒,臉上可貴的暴露些笑容來:“有大半個月冇見到江哥兒了,實在怪想他的,前次旬休說是要插手詩會,此次旬休冇事就該返來了吧!”
隻餘趙老四在家裡服侍著一家長幼,連帶把守著地裡的莊稼。
錢氏也是刀刀見血,直插在芳姐兒胸口上,芳姐兒被她說得肝火上湧,偏錢氏又是長輩,她一個做長輩的,豈能出言不遜,一口悶血生生忍了下來,冇敢再接話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