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班婕妤(約公元前48-公元2年),名不詳,樓煩(今山西朔城區)人,西漢女作家,漢成帝嬪妃。班氏為班況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漢成帝初年,班氏入後宮,受成帝的寵幸,冊封為婕妤。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入宮後,逐步得寵,為了製止與趙氏姐妹爭鬥,主動請願去長信宮奉侍太後,最後孤傲而終。
[75]張敞,字子高,西漢大臣,河東平陽人。為京兆尹,朝廷每有大議,總要博引古今,朝中公卿莫不平氣。他不拘末節,常常穿上便衣,搖著扇子,在長安街上漫步;偶然淩晨起來還提筆為他的夫人畫眉毛。這些事被皇親國戚據為話柄,在宣帝麵前告密他行動輕浮。宣帝親身扣問他有無這些事,他答覆說:“臣聞內室以內,佳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宣帝聽後笑了笑,冇有辦他的罪,但始終也冇有再汲引他。
[67]《史記·李將軍傳記》:“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餘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儘哀。彼其忠厚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能夠喻大也。”
[51]出自《韓非子·說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刖。彌子瑕母病,人聞,有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忘其犯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不儘,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獲咎於君,君曰:‘是固嘗矯駕吾車,又嘗啖我以餘桃。’故彌子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之前之以是見賢而後開罪者,愛憎之變也。故有愛於主,則智當而加親;有憎於主,則智不當見罪而加疏。故諫說議論之士,不成不察愛憎之主而後說焉。”
[54]《孝經·聖治章第九》《孝經·士章第五》
[72]《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因而,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此中矣。’”
[41]《聖經·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略有竄改。
[81]卜式,西漢大臣,洛陽人。以牧羊致富。武帝時,匈奴屢犯邊,他上書朝廷,願以家財之半捐公助邊。漢武帝欲授以官職,辭而不受。
[49]《漢書·梅福傳》:“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覺得漢驅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誠能勿失其柄,天下雖有不順,莫敢觸其鋒,此孝武天子以是辟地建功為漢世宗也。”
[61]《論語·泰伯》:“子曰:‘堅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64]《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58]《論語·子罕》
[55]陸賈《新書》:“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利刃不頓者,所架空所剝割皆象理也。然至髖髀之所,非斤則斧矣。仁義恩厚,此人主之利刃也;權勢法製,此人主之斤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