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大理的帝皇換成段英思,那環境便完整分歧了。段英思年壯氣銳,當年便曾聯絡過周朝舊臣,要討伐趙匡胤,天然不會如段良思普通害怕;再加上段英思與柴忠訓份屬義兄弟,更增一層密切。
幾重身分相加,使得周朝舊臣以為,由段英思執掌的大理國,會是柴忠訓的最好安身之所。因而,一乾周朝舊臣通過慕容龍城和段英思達成了一項買賣:他們助段英思奪回皇位,而以後段英思則以國主身份庇護柴忠訓。
這時慕容龍城和段英思等人已卸去易容,周太後在段英思少年時曾見過他幾次,現在再見之下,勾起了往昔幕幕,心頭忍不住百感交集。不過她也曉得現在不是感慨的時候,是以收懾心神,向段英思和慕容龍城盈盈下拜,哽咽道:“段賢侄與慕容將軍舍死來救我母子,此恩此德,老身與王兒銘記在心,他日定當粉身碎骨以作回報。”
留守的人中,除了丁漁,其他六人都清楚此行的目標,是以見慕容龍城等勝利地將人救了出來,都麵露憂色。待到慕容龍城道出周太後和柴忠訓的身份時,都以君臣之禮覲見。而段英思則讓丁漁以長輩身份和二人見禮。
段英思對丁漁道:“現在為師在中原諸事已了,接下來便要返回大理,奪回本應屬於我的東西……”說著,他將他和慕容龍城的打算和盤托出。
柴忠訓剛想說本身有力再走,卻覺一股暖洋洋的熱流,自段英思的手心傳到本身的肩膀,接著流經小腹,再散到四肢,一下子他渾身力量又充沛起來,大踏步地一向走到了拐角。
本來如此!這最後一塊碎片的補齊,終究讓丁漁看清了慕容龍城的通盤打算:慕容龍城救出段英思,是為了替段英思奪回皇位,然後鳩占鵲巢。但是以他慕容氏之力,卻不敷以達成此事。因而他將目光盯上了當年為柴榮打天下的一眾文武乾臣,籌算借他們之力,來助段英思奪位。
公冶至和慕容啟眉頭微蹙,明顯心中有些不滿,但冇有說話;慕容龍城恭敬不改,道:“但憑太後叮嚀。”段英思亦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斷斷不能將她拉下。”
剩下一人亦躬身施禮道:“小侄段英思,見過伯母、義弟,恭賀伯母與義弟自本日起脫卻樊籠,一飛沖天!”
而慕容龍城,則以一招偷梁換柱,用一名本身受本身節製的傀儡,替代掉段素可――大理將來的儲君,從而將全部大理國收歸囊中!(未完待續。)
因而段英思、慕容龍城等四人在前,黃少溫在後,五人拱衛著周太後和柴忠訓向外走去。顛末大廳時,見到一眾寺人侍女橫七豎八躺了一地,柴忠訓俄然指著此中一名侍女道:“母後,能不能帶上靜兒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