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治大唐_第7章 化金十兩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二人漸漸行來,見瓜田李下,鬱鬱蔥蔥,良田百頃,阡陌訂交,好一派夏季田原風景。

孟凡不由得感慨,難怪唐朝人喜好做詩,餬口在如許風景娟秀的大好國土,海內昇平,經濟發財,怎能不作詩以暢胸懷。

逛逛看看,不覺就到了灞河邊,此時恰是豐水期,那橋下河麵足稀有十丈寬。憑欄逃眺,灞水浩浩大蕩,奔騰不息。

崔鶯鶯見他有些魂不守舍,那裡不曉得他的心機,便說道:“大郎,那鐵匠鋪裡丁丁鐺鐺吵得慌,奴家就不去了,奴家在這隨便看看,你和孟順去就是了。”

看來唐朝的一斤明顯比後代的一斤還要重些,孟凡吐了吐舌頭,把錢還給了孟順。

孟順瞥見他們兩人,大步迎上前來,說道:“回小仆人話,小的已將十兩金子化開,這裡是銅錢三貫,殘剩的全兌了絹帛,小人拿不得,已讓劉掌櫃差人送去莊上了。”

唐朝費錢太辛苦了,不曉得長安城的那些公子哥們,會不會都是趕著馬車拉著通寶和絹帛消耗的。

一條官道筆挺的通往河邊的一座石橋,石橋那一頭,一座小城遠瞭望去煞是敬愛,彷彿身處遊戲天下普通。

孟凡著意看了看臨街那些客人們的桌麵,大多擺的是麪食或者鹵肉之類。

崔鶯鶯聽了,更加歡暢,三小我兩前一後,就朝鎮子裡走去。

孟順一邊說著,一邊拍了拍掛在右肩上的,鼓鼓囊囊的褡褳。

金銀反而不作為暢通貨幣,更像是一種不動產,金元寶銀元寶,金幣銀幣之類,大多都是用來打賞的。

“回小仆人,灞城隆昌綢肆的劉掌櫃,是小人同親,為人廉潔,童叟無欺,小的能夠找他幫手,從他店裡化開金子,換成絹帛或者通寶,小仆人花消起來,便無停滯了。”

他故意在這大唐伸展,眼下就開端籌措起人才儲備來。

孟凡搖了點頭,拍鼓掌說道:“走,我們去金飾鋪子瞧瞧,先給娘子選些頭麵金飾。”

孟凡攜著嬌妻,歡歡樂喜過了橋來,就見孟順早已翹首在橋甲等候多時了。

商品買賣,實施的是錢帛兼行製,並且這些絹帛,官府都規定了同一的幅寬和尺碼,以便於商家之間兌換買賣。

“唉。”崔鶯鶯脆生生的應了一句,就從孟順那邊,拿了些銅錢,一小我留在了鋪子裡。

隻可惜,憑著孟凡那點文才,也隻能憋出“臥草真都雅”這句大口語來。

孟順共同的從肩上取下褡褳,遞過來。

灞橋橫貫東西,是一座堅毅的石橋,橋麵上兩道深深的車轍,磨得鋥亮發光,每塊石頭幾近都磨起了包漿,可見行人的密度有多麼大了。

正在內心深思著,二人上得一個小土坡,便見視野絕頂,一條玉帶閃閃發光,橫亙在翠綠碧綠的大地上。

崔鶯鶯見丈夫舉止有度,用人不疑,內心甚是歡樂,她也對孟順很有好感,感覺他算是府中少有的忠誠之人。

這些人身材魁偉,皮膚烏黑,古銅色的腿部肌肉非常發財,一看就是長年馳驅慣了的販夫走狗。

“小仆人,一貫錢六斤四兩,這裡是十九斤二兩重。”孟順淺笑著解釋道。

孟凡見他麵不紅氣不喘,深感本身這具身材過分孱羸,看來今後少不得加強熬煉。

見到這熱烈的場景,崔鶯鶯立即兩眼發光,笑著說道:“奴家好久冇來鎮上了,不曉得鎮上的鋪子裡,可又出了甚麼新花腔冇。”

他真恨不得現在就把旅店開起來,把這些客人們,全都吸引到他的旅店裡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