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賀錦等人麵麵相覷。
侯大貴又道:“闖塌天、八大王、闖將前後皆降。遍數當前我義兵,尚自對峙的隻要闖王、老回回、曹操三大師
侯大貴道:“尚可?但是我剛纔與左金王他們扳談,傳聞情勢不容悲觀。”
既然一時半會兒降不了,那麼為今之計隻能持續抱團取暖。羅汝才本身降不了,又為製止手底下人被彆人勾誘,分化軍勢、擺盪軍心,故下達了除他以外嚴禁統統人擅自與官軍聯絡的軍令。賀錦、藺養成、李萬慶、劉希堯又如何不曉得這端方,麵對咄咄逼人的常國安,他們啞口難言。
一聽這話,常國放心中一震、瞳孔微放,但故做淡定道:“中間的話,我聽不太明白。”
常國安聞言,看了看賀錦等人,這些人都側頭歪腦、悶悶不樂,略略思考乃道:“尚可。”
仲春,混十萬馬進忠等部敗於郾城。三月曹操羅汝纔等十餘家大敗於光山、固始間。四月老回回馬守應等部再敗奔逃,馬進忠本人頭中一箭。四月馬守應、馬進忠等彆離向湖廣、河南邊麵官軍請降,均遭回絕。本月,河南邊麵複行進剿,馬進忠等逃散,後會和唐縣。自崇禎十一年伊始,特彆在劉國能、張獻忠等投降後,馬守應、羅汝才乃至小一級彆的流寇票帥們都逐步明白了一個事理:本身很有能夠遭到了丟棄,遭到了朝廷的丟棄,也遭到了昔日袍澤戰友們的丟棄。
李萬慶、藺養成、劉希堯聽罷皆笑,藺養成更端起酒碗道:“看不出老常另有這份氣度。就憑這兒,我敬你一碗,為我們昔日的爭論道個不是。”
常國安笑道:“我不焦急,羅大掌盤子急。”
侯大貴“哦”一聲,點點頭道:“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姓侯的粗暴,倒也明白這個事理。袁韜笨拙剛愎,為他效力,不是老常你的格式。”說著,問道,“你前麵提到‘情勢有變’四字,我也覺如此。識時務者為豪傑,我營當年若未見機行事,想來亦難有本日氣象。”
常國安很久不語,還是藺養用心急,嚷起來:“八大王、闖將倒是能屈了。可就我等想屈也屈不成,如之何如?”李萬慶與劉希堯也各感喟。
李延朗持續拆開綢緞包裹,綢緞鋪陳開,世人齊望疇昔,隻見內裡包著的,倒是一遝手摺。
常國安嘲笑道:“論抓機遇,無出貴營右者。”
熊文燦本但願以在福建招安鄭芝龍的經曆繼而招安流寇,但如許的設法即便是被招安的流寇,也嗤之以鼻。張獻忠就笑著對部下說過“此欲芝龍我也”、“是欲劉香我也”之類的話。他能明白,對熊文燦的心機,楊嗣昌等人也不會瞧不明白。
侯大貴轉對常國安道:“老常。我家主公公私清楚,不是嫉賢妒能的小人、也不是睚眥必報的謹慎眼。你既然到了這裡,便是有緣。世事難料,統統隨心而動,又何必拘泥不化,強要為那羅汝才賣死命,奔那無路可走的前程!”
廟外不知何時下起了酥雨,廟頂殘破,細雨凝在瓦上,順著裂縫滴落至廟內世人圍坐的桌案上。幾滴打在常國安的刀上,侯大貴瞅了瞅肅立不言的常國安,輕咳一聲,伸手去拿那刀,餘光中常國安的臉較著抽動了幾下,卻畢竟冇有禁止。
話了,滿座皆驚。
固然大要上看楊、熊表裡同氣連枝,但二人的對於流寇的態度實在南轅北轍。熊文燦不善將兵策劃,短於交戰,故此從東南調任至人生地不熟的湖廣、河南實在信心不強。崇禎十年玄月,他在上任途中路過廬山,與善僧空隱和尚曾經有過對話。當時空隱直截了當說:“公誤也。”並以“公自度所將兵足以製賊死命乎”、“但是諸將有可屬大事、當一麵、不煩批示而定者乎”連問,熊文燦皆不能答。最後隻能當著空隱的麵跪在佛像前祈求“撫”策見效,乃至表示若終究勝利,情願餘生削髮爲僧。但空隱也點頭說出“吾固知公策必出於撫;撫之誠善,顧流寇非劉香比,慎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