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這章是完整的過渡章,親們,下章開端正式進入到第三卷
保綬內心曉得他要說甚麼,想了想還是照做了。不久後裕親王的幾個兒子都來了,胤禩便主動的退了出去。
○諭次日複臨裕親王喪諸王、大臣會合後左門。叩首再四勸止。上傳諭曰、太宗時頴親王之喪、太宗親臨數次載在實錄。此皆爾等所知。頴親王係太宗之侄、況裕親王、乃朕之親兄乎。此朕師法祖宗、並非過分。朕昨因暑天勞累、本日未往、明日必當再臨。爾等不必懇奏
胤禩搖點頭,目光沉斂。“皇叔,很多事不是一言兩語便能說清楚的。生在皇家,本就身不由己。胤禩也隻是想過的安靜些罷了,不管是因為甚麼,皇叔都不必可惜,事到現在,都是胤禩咎由自取,與彆人並無乾係。”
此次事情本就是索額圖教唆太子,乃至私製龍袍。其罪萬死難辭。太子心中固然對這個叔父有所畏敬,但是毫不會是以而觸康熙的黴頭。以是。索額圖一刹時伶仃無援起來。
胤禩雖也留在京中,但是甚少呈現在胤禛麵前,隻是首要的時候呈現個把時候,以後便以照顧裕親王為由分開。
○諭宗人府、裕親王之喪、皇子等理應穿孝。爾等確議具奏。宗人府議、同旗之皇子、應行穿孝。得上□日、裕親王、朕之親兄。豈可止令同旗皇子穿孝隨命皇宗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禎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俱穿孝
○戊申。上居景仁宮。不睬政事。召大學士馬齊等至乾清門。傳諭曰、今歲山東雨水連綴、百姓被災若不豫為施助、一經逃散、難複安集。今當照前養山東饑民例、多遣職員、令其扶養。爾等可會同九卿議奏
是夜。裕親王福全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