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動靜傳來,赫連定震驚,坐立不安。平涼是他的都城,是他安身之地。他更擔憂拓跋燾攻破平涼,見到綺雲。到當時,本相明白於天下,宋國劉義隆不但會拔除盟約,恐怕還會與他反目成仇。
到彥之等人疏忽魏軍隨時預備的反擊,隻是一味向劉義隆報功。劉義隆大喜,輕視魏軍,同意和夏國赫連定訂立的盟約,並向天下宣示,兩邊相約共同攻打北魏河北之地,事成以後,以恒山以東歸宋,恒山以西歸夏。
到彥之率宋軍占有黃河南岸,直至於衡關。宋軍一場大仗冇打,等閒地占據了洛陽、虎牢等四座城池,西麵的軍隊乃至進抵潼關,宋軍高低喜出望外。
赫連定占有天水,進可攻退可守。他命人將綺雲和後宮嬪妃悄悄接到了天水,此中另有被打入冷宮的紫夢卿。
現在,魏宋交兵的東線河南一帶,也已捷報頻傳。
因而,赫連定帶領兩萬步馬隊,星夜趕往平涼濟急。卻不料,拓跋燾料事如神,派歸降魏國的高車部馬隊在半路上攻擊他。
一百多年來,北方戰亂,群雄逐鹿,中原慕容氏建立的燕國幾經興衰,終歸滅亡。而吐穀渾部遠在西北,冇有捲入紛爭,部族反而不竭強大,成為河西一帶不成小覷的力量。十年前,吐穀渾部曾登上西傾山,尋覓江源,以求至長江下流的通路,派使至建康,通貢於劉宋,被劉宋封為沙州刺史,與劉宋乾係友愛。
赫連定打下關中的鄜城後,籌辦乘勝光複統萬。現在,傳來動靜,拓跋燾留下安頡等率一部分魏軍與宋軍對峙,本身親率主力,西渡黃河,進逼平涼。
拓跋燾獲得慕容皇族玉燕牌後,當即派使者前去,與吐穀渾部的可汗慕容慕璝協商,同謀赫連定。慕容慕璝見了慕容皇族的玉燕牌後,又考慮魏國和宋都城是大國,不便獲咎,便訪問魏國使臣,並且派人刺探魏宋兩國的戰況。
拓跋燾依計行事,封西平公安頡為冠軍將軍,率軍在河北待命,賣力阻擊黃河以北的南朝軍隊。拓跋燾本身則親率雄師,打擊平涼,又派安西將軍古弼攻打關中安寧。
這年的春季,魏軍集結主力開端策動反擊,安頡率軍起首攻破了防備工事破敗,城防未得補葺的金墉城。然後,智取洛陽,北魏馬隊凶悍非常,窮追猛打,斬首劉宋軍五千餘人,活捉南朝劉宋軍隊將領二十餘人。
聲援的宋軍被圍困在半道,糧草吃緊,一度也麵對全軍淹冇的傷害,幸得總督軍檀道濟在情急之下,在沙土上覆蓋著少量白米,騙過魏軍,仰仗“唱籌量沙”之計,才保全軍隊撤回江南。
赫連定見魏宋兩軍大戰正酣,而魏軍彷彿有怯敗北退之相,他想現在恰是光複故都統萬的天賜良機。因而,他將綺雲等人留在平涼皇宮內,本身整軍出兵向東北進擊,留下上穀公赫連社乾等鎮守平涼。
拓跋燾向崔浩問策,崔浩也附和先討伐夏國,他胸有成竹地闡發道:“劉宋和夏國有關中血戰之仇,現在為了好處臨時結合,貌似強大,實在色厲內荏,相互猜忌。宋軍排兵佈陣,有一大缺點,在河南東西連綿兩千多裡的戰線上,分離兵力,每處不過數千人。如許的步地,戍守尚可,渡河打擊是千萬不可的。赫連定殘根易摧,陛下率軍一攻即潰。屆時,魏軍再東出潼關,囊括河南,必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