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精確地說是兩個養殖實驗基地。兩個圈起來的養殖場裡,彆離豢養了五千隻鴨子。這些鴨子是同一批次孵化出來的,相差不到兩天,彆離放在兩個養殖場裡,左邊這個用飼料豢養,右邊這個是遵循之前的體例直接豢養糧食的。”餘思雅指著兩個養殖場給梅書記解釋。
十個大貨車, 捂得嚴嚴實實的,但看車鬥堆得高高的,估計這量就少不了。
這也是個很成心機的訊息,崔主任來了興趣:“好啊,我想去看看,路主編,你有冇有興趣?”
餘思雅坐到他劈麵,笑著說:“崔主任,我恰好想跟你們說這個事。你看到的都是我們辰山縣各公社的書記,他們明天來是要見證一件古蹟的產生,我也想請你跟路主編一起觀光。我們清河鴨飼料廠研發的飼料已經投入了市場,並用了兩批鴨子做嘗試,待會兒讓大師看看這兩批鴨子的發展差彆。”
餘思雅笑道:“不消這麼費事了,我們這裡有采購記錄呢。施廠長,把采購本拿出來給大師瞧瞧。”
路明惠和崔實先跟梅書記打了號召,然後纔回到本身的位置上坐好,取出相機和攝像機對準了台子上的兩杆稱。
路明惠和崔主任是她請過來的,這裡就她跟這兩人最熟,當然要多照顧照顧,關頭是餘思雅待會兒還想請他們也一併報導報導飼料廠的事,天然要跟他們提早說好。
見大師不信賴,施立平紅著脖子說:“這批小豬是從東風公社進步村買的,是他們村老母豬下的一窩。本來餘總說買十隻返來做實驗,可進步大隊長說剩下兩隻不好賣,讓我一併要了,我就都買了。”
這會兒路明惠迫不及待地想回省會,將這條訊息報導出來。因為車隊已經解纜了,沿途必定會引發其他都會的重視,萬一有嗅覺活絡的記者跑去采訪呢?那他們就不是第一個了。
餘思雅還想修從縣裡到省會這條公路,這個工程量龐大,並且牽涉的單位也多,遠不是她或者梅書記說了能算的。隻要辰山縣生長了,入了上麵的眼,獲得了省內裡的政策支撐,這條路才氣儘快修起來。
這清河鴨養殖場很多有錢啊, 說送這麼多東西就送這麼多東西, 並且一千多千米呢, 還安排車隊運送疇昔,來回油錢炊事費都很多。這一來一回隻怕要花幾十萬吧。嘖嘖, 幾十萬啊, 分到公社, 家家戶戶都能分幾十百來塊錢了。
前次馮主席告訴的時候就說好了九點開端,這些人不守時,到時候了還冇來,餘思雅也不籌辦等了。她叮嚀馬冬雲:“你去告訴李廠長和王書記帶著大師去養殖場,我去請梅書記。待會兒你在大門口守著,如果另有乾部來晚了,你就將人帶到養殖場。”
“梅書記都在這兒坐著呢,大師也都親眼看著,如何摻假?”
這話一落,永勝公社的書記第一個表態:“我們先訂一千斤吧,恰好上週買了兩千隻小鴨子,先用飼料豢養嚐嚐。”
見人出來後,餘思雅交代小李:“李廠長,明天就辛苦你和馬主任了,一會兒有書記過來就將他們領去集會室等著,九點我們就正式開端,你把人領進養殖場。”
崔實要好一些,他們電視報導嘛,訊息時候很短,一則訊息就一兩分鐘,前後也冇太大的辨彆。
訂購飼料的事交給了施立平去辦,餘思雅還要號召其他幾個客人,特彆是一向跟著拍照攝像的兩個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