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路行_112-風雨欲來-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嶽州府北臨長江,西麵八百裡洞庭,火食稠密,沃野蔥蔥,更有湖光山色,四時分歧之紛繁風景。王福全的壽宴安排在城西名樓,嶽陽樓。話說嶽陽樓,乃是三國東吳舊跡,數毀數建,曆經風雨滄桑。至北宋慶積年間,嶽州太守騰子京重修樓台,經範文正公妙語題詠,漸聞名天下。現在,這嶽陽樓實屬本地一豪紳的財產。傳聞這豪紳出世書香家世,雖未曾入仕,但在本地是個引領文壇的雅士。多年間,在嶽陽樓及四周補葺古蹟,廣栽花木,平治道途,彷彿打理成一處供人旅遊消遣的風景名勝。本地官員暗裡宴客集會,常常借用此地。

“約莫半年前,羅大人外出巡查,路過常德府。那經常德的瞿知府向他揭露,衛所千戶在本地強征良田,逼迫百姓,已稀有載,百姓談之色變。羅大人極是正視,詳加細查,公然失實。並且,”範知府轉頭瞧了瞧劈麵喝得神采通紅的馬寺人,小聲道:“所聚財帛房產,貢獻了很多給那位馬公公。”

次日午後,微雨漸收,登岸入城,有嶽州府台範文德前來驅逐。日前從武昌去荊州途中路過嶽州,和範知府吃過一頓便飯,算是相互認得了。這日,方見麵,範知府便歎道,為了王公公的壽辰,身為這裡的長官,這幾日裡應酬各地官員,籌辦各項事件,忙得不成開交。誰都曉得,這王福全在曹公公跟前是個說得上話的人,誰敢不好好阿諛。

次日,未待丘胤明寫完拜帖,卻收到了李炬的信,聘請他明日一同到嶽州衛虎帳去巡查。這來得甚是高聳,他和李炬幾近說不上熟諳,初度會晤,怎會邀他去虎帳?轉念一想,想必李炬早就從張天儀口入耳過他的事蹟。不管如何,既來之則安之,且看他們有何花腔。

正說到按察使羅方域一案,範知府道:“丘大人,說實話,我感覺羅大人被冤枉了。”丘胤明見他說得有些謹慎翼翼,便問道:“範大人可曉得此中原委?”範文德遲疑了半晌,道:“說了也無妨。這事,很多人都曉得。”

二人扳談間,隻見薑美臣朝這邊走來。近前見禮後,薑禦史對丘胤明道:“丘大人,久聞大名,幸會幸會。下官未曾有機遇先去拜見,實在忸捏。”

丘胤明道:“說來忸捏。至今未有眉目。流民行跡不定,極難管束,實讓人煩惱。”

宴會中午開端。是日天氣明朗,風和雲淡,宴席初設在樓前露天臨湖處。暢眼望去,平湖如璧,遠山青似螺黛,悉然入目。望之儘可令人歡然忘機。可席中倒是一片觥籌交叉,人語紛雜。金盞溢美酒,玉盤奉珍羞。恭維阿諛者,客氣充數者,坐席觀風者,在這一片紙醉金迷當中,各懷心機。

天氣暗後,酒宴轉入嶽陽樓中。水陸好菜皆儘享過,這時席上換了各色細點,珍奇果品。樂班也換了一撥。先前隻是歌妓在內裡亭子裡演了幾套時新的戲文,現在卻換了幾個清俊小優,銀箏牙板,在席上唱曲。那王寺人看得滿麵東風,吵嘴流涎。方纔的歌妓們此時逐席遞酒,酒過數巡的軍官們大多開端狎昵起來。一些文官們起家拜辭。

轉眼便到了七月十八。

丘胤明也籌辦離席,瞥見範知府麵露倦色,知他既做東道,便不好拜彆,因而上前對範文德道:“範大人辛苦了。這席麵辦得如此之好,不知花了多少工夫。”範文德歎道:“唉,幸虧隻辦這一回。”隻見這時,一名小優執酒上席,一臉媚色地敬給王寺人。王福全笑容著花,一口喝了酒,伸手便把那小優摟到身邊坐下。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