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羅忍了忍眼淚,叮囑楊廣:“給他個痛快吧,不要讓這小兄弟享福!”
高緯固然有些可惜,卻也隻得作罷,這幾日他也是寢食難安,手握舉國兵力的高長恭就像一把利刃懸在他的腦袋上,蘭陵王死了,他也心中結壯了。(未完待續。)
“明白,孩兒便用手中的這把削鐵如泥的寶劍親身斬了他。”楊廣說道。
有大臣進諫:“陛下使不得,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何況蘭陵王乃是我大齊最能征善戰的將領,尚且不是楊堅的敵手,如果換了彆人,豈不更是兵敗如山倒?”
伽羅感慨:“就冇有彆的體例了嗎?”
段韶粉飾道:“臣見蘭陵王帶著將士私闖皇宮,恐是他懼罪兵變,故而將其拿下,臣是為陛下的安然著想。”
楊廣縱馬向前,提起手中的長槍:“父帥,末將願往!”
伽羅深知高長恭乃是身經百戰的老將:“廣兒歸去,你並非是他的敵手。”
高潁想了想,讓楊廣把這信使拉下去斬了,伽羅攔住他:“我固然是婦人家,可也曉得兩軍交兵不斬來使。”
高緯下定決計,速速將蘭陵王召回。蘭陵王得了聖旨,不敢怠慢,快馬加鞭趕赴鄴城,正籌辦打擊覲見高緯,便被太尉段韶以通敵之罪拿下,下入大獄。高緯第二日要召見高長恭之時,大理寺上報導:“陛下,蘭陵王他,他……”
氣憤的楊堅不聽他解釋,問身邊的將士:“誰去應戰,去了敵軍主帥的首級,本帥重重有賞!”
蘭陵王他在獄中懼罪他殺了!
楊廣與那大將戰了大抵三十多回合,高長恭清楚看得清楚,楊廣垂垂不能支撐,便揮劍命人鳴金出兵,免得傷了楊廣。
段韶又道:“那要看蘭陵王的敵手是誰了,臣聽聞蘭陵王年青之時遊離長安城,當時便與楊堅和伽羅結識,對伽羅也是傾慕萬分,返來以後對伽羅日思夜想,遲遲不肯迎娶蘭陵王妃乃是思念之情的表示。天下那個不知蘭陵王乃是多情之種,寧肯要美人不要江山,情願為紅顏灑血疆場。如果再不召回蘭陵王,不但二十餘萬大齊精銳要化為疆場冤魂,恐怕不日就讓周軍進駐鄴城了!”
“竟然有此事?”高緯更是不悅了:“下旨,將蘭陵王召回,朕要詳加鞠問。”
齊軍的信使被周軍斬首,乃是奇恥大辱,高長恭是聰明人,明白楊堅已經鐵了心要與他為敵了。接下來的幾日裡,兩軍交兵各有勝負,而高長恭卻並不敵楊堅,喪失慘痛。周軍跨過了黃河,將齊軍擊退了百裡之遙。
昔日的朋友被逼迫到在疆場上相見,這般的無法讓伽羅心中非常難過。高潁看得出伽羅難堪:“倘如果現在天下一統,蘭陵王與我等不是各為其主,便不會有這般的難堪了。”
朝野震驚,天下震驚。
天子高緯認識到了不妙:“你說,蘭陵王他如何了?”
高潁的這句話感到到了伽羅的內心:“莫非兩國之間就必然要交兵嗎?就不能戰役共處嗎?”
高長恭的敗報傳到了朝廷,高緯氣憤:“朕如此信賴蘭陵王,將舉國精銳都給了他,他卻給朕打了敗仗?並且敗給了楊堅這個隻要不到五萬的敗軍之將!”
高緯大怒:“段韶,朕讓蘭陵王回京速速見駕,你為何要把他抓起來?”
</strong>伽羅穿帶孝服和楊堅一起,帶著將士們祭奠了逝去的五萬多的弟兄們,換上了一身的鎧甲,跨在赤練的馬背上,真可謂是一代巾幗女豪傑,颯爽英姿不減色於鬚眉,將士們讚不斷口,士氣被提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