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你被以為是天賦神童的那首詩呀!”柳昶提示後漸漸吟哦起來,“詩題為《題中峰寺》,其詩曰――
“如此眉開眼笑,定是柳昶哥與三變祖宗達成某種符合,相互賞識,相互敬慕!”專門護送教員前來病房的龔勳猜度道。
祖母當然曉得這孫子的本事,頗能識文斷字,但到底水有多深,並不非常清楚。常日裡跟著父親、堂叔和侄輩們,閒暇之餘偶有吟詩活動,比試比試,突個好玩熱烈,尋求興趣,藉以消遣光陰罷了,祖母心中頓生疑竇,小小年紀,想乾甚麼。
還好,霧氣雖濃,露水雖盛,但一點都無妨事,因為虞氏的墳塋就在老屋的後山上,那片柳氏家屬的墳場裡。
柳三變當然能揣摸到柳昶的苦衷:“有何奇特?正室祖母病逝時,遺言當場下葬,不必勞師動眾地回到本籍之地。& {}”
老女傭也非常衝動地回想說,少主當年與繼祖母虞氏回崇安不久,大抵是遊遍武夷山風景名勝以後的一個早晨,主仆聚在堂屋閒談,磕瓜子,講趣事,開打趣,可熱烈了。少主爬在繼祖母虞氏的膝蓋上坐著撒嬌,一屋人的目光都集合在少主身上,話題也環繞少主展開。
“您,聽出甚麼了?”柳昶睜著三變祖宗的臉問。
祖母出於獵奇,也想看個究竟,便叮嚀道:“奉上!”
柳三變挽起袖口,提筆在手,扒在桌上,飽蘸墨汁,調試筆端,可腳下一滑,筆尖拄在宣紙上,一團墨跡披髮開來,更糟糕的是,鼻尖染墨,非常可樂。但誰也冇敢笑出來。
“不是似曾瞭解,是你童年期間的佳構!”柳昶老誠懇實地奉告他。
真是豪情深厚啊,柳昶收回內心深處地讚歎著:“甚麼是‘在天願作比翼烏,在地願為連理枝’啊,這應當算是最好的解釋了吧!”
旬月經遊殊不厭,欲歸回顧更遲迴。”
感情充分的柳三變豈有不呼應之理,因而,翌日寅不時分,上山的原班人馬披星戴月地解纜了。
女傭們也當真聽著。
老女傭動容道:“傳聞,祖爺不承諾,祖母遺憾道,吾將死不暝目矣,祖爺握住她的手勉強點頭同意,她才安放心心腸走了!”
“更開通的是遺言的拜托內容!”柳三變奉告柳昶,“祖母垂死之時,懇請祖爺必然要睜大眼睛續絃,以期能獲得各式體貼各式照顧,讓她走得放心,走得無牽無掛,且但願能同意頂替她享用正室之禮數!”
女傭們愣在原處,不敢信賴本身的耳朵。
僧向半空為天下,眼看高山颳風雷。
“四寶服侍!”柳三變口齒清楚的索要,並反覆道,“文房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