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為大都督_第261章 折昭的煩惱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

悄悄一歎,崔文卿親身為蘇軾斟滿了杯中美酒,舉起酒杯鎮重其事的言道:“蘇兄此去,你我再見隻怕要在數年以後了,這一杯酒權當為蘇兄踐行,還望蘇兄不要健忘崔文卿這個朋友。”言罷,一飲而儘。

折昭乃是武將,對於這些東西並不善於,她一來籌辦調集各地刺史前來籌議對策,二來也想聽聽想出“異地安設”之策的崔文卿的定見,以便做出精確的決策。

“若無不測,大抵是後天。”

提及來,曆朝曆代大災以後移民不是冇有過,但倒是朝廷出錢出糧,將哀鴻遷徙到其他處所安設。

笑了笑,蘇軾正容言道:“總歸一句話,鄙人期盼文卿兄能夠儘快前來洛陽,到時候我們兄弟倆在把酒言歡。”

對府州來講,當前不但麵對江南道哀鴻接管事件,更要籌辦呼應資金,還要開端動手建立第一批安設村落,可謂任務嚴峻,任務艱钜,事情煩瑣。

中午,世人已將近燕徙新房為由,尋得一處酒坊小酌。

這封勞煩秉筆丞相親身動筆而書,且非出自彆人之手的公文,一看就不是那麼簡樸,不消問也是為了協商大事。

蘇軾為人光亮磊落,豪放仗義,雖則為文人,卻涓滴冇有一點迂闊之氣,與之訂交如飲美酒,不覺自醉。

折昭思來想去,比來府州能夠讓王安石如許高度正視的事情,必定是“異地安設”莫屬。

並且以陳學士的雷厲流行,聘請書牘隻怕會很快送到府穀,故此崔文卿前來洛陽的日子指日可待,兩人再見更不再是難事。

王安石更在信中毫不避諱的言道,如果崔文卿能夠考取科舉進入宦途,必然能夠成為朝廷的棟梁之才。

隻要拜在陳學士門下當真專研學問,蘇軾信賴崔文卿科舉落第自是手到擒來。

故此,王安石要求官家特地找到了集賢殿大學士、落雁郡主陳寧陌,讓她能夠收崔文卿為門生,研習五經六義,以便備戰來歲的科舉測驗,傳聞陳學士已是同意了下來。

能夠與如許的高才逸士成為老友,特彆這小我還是名震古今的蘇軾,崔文卿在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些小高傲的。

這些題目均是限定實施移民之策的首要身分。

酒酣耳熱之際,蘇軾忽地悄悄一歎,收斂笑容當真開口道:“文卿兄,再過幾日,鄙人便籌算返回洛陽了。”

崔文卿聞言一驚,訝然言道:“那日聽都督娘子說過,蘇兄不是還要前去邊關體味情勢麼?為何這麼快就走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