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晉聽聲音耳熟,抬起眼皮看了一眼,恰是那日在大理寺給她送傘的阿誰。不消猜,另一名一露麵就叫天下寂靜的便是左都禦史柳朝明柳大人了。
蘇晉將密帖取出:“請小侯爺過目。”
蘇晉一時沉默,未幾才道:“小侯爺既在禮部, 必定曉得晁清失落一事吧。”
任暄扭頭盯著他的背影,等人走遠了纔對蘇晉道:“晏子言這小我,脾氣雖壞點,但為人還算敢作敢當,我看他方纔的反應,委實不像去過貢士所,可你手裡這枚玉印清楚又是真的。”
蘇晉上前打了一個揖:“小人賈蘇,拜見少詹事大人。”
中午門前,車馬止行。又因宮中為消弭火患,禁了諸臣燈火,隻要二品以上大員可乘轎提燈而入。
任暄上前酬酢一二,將話頭引到殿試,就道:“昨日查對貢士名錄,本該有八十九名,冇成想失落了一個,去衙門一問,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禮部這頭要對付差事,報的是家急返鄉,但你也曉得羅尚書愛究細兒的性子,轉頭怕他問起,又差下頭行走去貢士所探聽了探聽,可巧了,那處武衛說這貢士失落前,你去過一趟。”
他生的長眉鳳目,一身朝服也穿出廣袖長衣的氣度,好像古畫裡的魏晉名流。隻是大豪傑能本質,真名流自風騷,晏子言一副眼高於頂的模樣,曲直高和寡得過了。
任暄五年前就讀過蘇晉的文章, 彼時她方入翰林, 一手策論清放潔淨,頗具名氣。
任暄領著蘇晉等在橋頭,到了五改正刻,晏子言公然踩著梆聲來了。
任暄道:“阿禮病了,就隨便帶了另一個,也巧,昨日就是差他去貢士所上探聽的。”
柳朝明不言語,連神采也是寂寂然的,一旁的掌燈陪侍又道:“老遠就聞聲小侯爺與少詹事大人興趣正高,不知是聊甚麼,叫小人也來湊湊趣。”
任暄稱是, 蘇晉續道:“晁清與下官乃故舊。我去貢士所問過, 他失落當日, 太傅府晏三公子曾來找過他,有一枚晏家玉印為證,且二人有過爭論。何如少詹事大人走的時候,晁清人還在,也查不到少詹事頭上。我官微言輕,自知闖不了太傅府,隻請小侯爺能讓我與晏三公子見上一麵,也好劈麵討個究竟。”
阿禮見蘇晉麵色沉沉,湊上來問:“蘇先生,你看這名冊,可發明一樁怪事?”
正巧引群臣入宮的掌燈內侍來了,晏子言再看蘇晉一眼,“哼”了一聲,甩袖往宮裡而去。
此為防盜章 春雨初歇, 灼灼霞色覆蓋六合, 他老遠辯白出府外站著的人是蘇晉, 內心猜到她的來意,一時喜出望外, 遂命下人請到廳堂, 以好茶奉上。
是任暄的陪侍,阿禮哥子來了:“今早侯爺與先生走得急,連備存的貢士名冊也忘帶了,我給送來,又想或要打雨點子,就將先生的傘也一併帶著。”將手裡油紙傘遞給蘇晉,一麵朝四下望瞭望:“公然叫我猜中了,暮春這天是說變就變。”
且不提這一科的貢士,單說春闈前,自各地來的舉子也是南邊人作大數,而春闈以後,杏榜一出,八十九名貢士,北地隻占寥寥七人,是故有北方仕子不滿,到貢士所鬨過幾次,還是周萍帶著衙差將人哄散的。
蘇晉應道:“彼時在翰林院隻顧修書撰文,與人交友甚少,且隻要戔戔數月,當不會有人認出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