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印德倉猝稱是,又遊移道:“隻是下官戔戔一四品府丞,也不知該何時上門,纔不至於叨擾了左都禦史大人?”
楊知畏得了十三殿下的令,帶著衙門一乾大小官員撤到退思堂,卻冇敢歇著,一邊為蘇晉看座,一邊命人煎藥。
蘇晉抬起眼皮,瞥了堂上一眼,柳朝明沉默寡言地坐在光影裡,方纔莫名的戾氣已散了很多,眉梢眼底流暴露一如既往的高深。
他話未說完,馬車前一都察院小吏抬手將車簾放下,把他與柳朝明隔出裡外兩個天下。
大理寺都察院兩位堂官並頭找上門來,她不敢怠慢,加上日前看過的貢士名冊,內心猜到此次的仕子肇事並非麵上看著那麼簡樸。
日出將明,風從天末吹來,西角矗立的碧竹彷彿染上一蓬清霜,女子原還在四下張望,循名譽來,看到蘇晉,呆了半日才問:“是……蘇公子?”
到底是做學問做慣了的人,翻起書來如老衲入定,直至外頭響起打門聲,蘇晉纔回過神來。
待藥湯上來,又細心盯著蘇晉吃了,謹慎翼翼地往外頭指了指:“蘇知事,這尊大佛,但是你請來的?”
柳朝明轉頭看他一眼,聲音聽不出情感:“他私查禁案了?”
隻要將事件的本質化繁為簡,纔不至於變成大禍。
蘇晉應是,方說了兩句,柳朝明冷聲打斷:“聽不清。”
楊知畏道:“明日我在宮中, 府衙統統事件當聽孫府丞調派, 依柳大人張大人的意義, 凡有肇事, 一併抓回衙門。”
周萍藉機道:“回稟大人,衙中有一知事,乃進士出身,當年受教過傳臚儀製。”
劉義褚聽了這話卻為莫非:“下官常日裡審個案,訴個狀子倒還在行,何如舉子出身,不熟諳傳臚的端方,恐難當此任。”
少傾,蘇晉站在退思堂門檻外,跟張石山柳朝明施禮。她淋了雨,唯恐將濕氣帶出來,並不進堂內。
他堂堂府尹出亡都避到宮裡頭去了, 還將這苦差事甩給他?想得美。
柳朝明卻不置可否:“你看著辦。”
景元帝更非仁慈的天子,十餘年前那場陣容浩大的謀逆案,罷中書省,廢宰相,株九族,連累萬餘人,直至本日還在清查翅膀。
劉義褚道:“算上我,也就十來人吧。”說著,俄然用手肘撞了一下蘇晉,樂道:“我說你這廝如何葷腥不沾,本來竟藏了個仙女兒似的相好,嘴還挺嚴實。”
蘇晉揣摩半晌,摸索著問:“大人的意義是拿這死囚做文章,當真有仕子肇事,殺一儆百?”
小吏衝車伕使了個眼色,車伕一揚鞭,馬車骨碌碌走了。
至晚時分,霞色噴薄而出,一方六合濃豔似火,應天府一乾大小官員立在衙門外規端方矩地站班子,恭送二位大人。
言下之意,一個無實權的五品官,即使官階高一些,那裡來的底氣在京師衙門跟前,當著刑部員外郎的麵頤指氣使?
蘇晉頓了一下,隻好大些聲氣重新講起。
孫印德趕緊上前搭一把手,要扶柳朝明上馬車,一麵說道:“禁案隻是個說法,實在都是他臆想出來的。前一陣兒有個貢士擅自回籍了,他非說是失落,要鬨到太傅府,詹事府頭上去,若不是下官攔著,怕是要攪得天下大亂。”
他排頭立在車馬前,投其所好地就教:“柳大人,不知蘇知事躲懶曠值,私查禁案,數罪併罰,該是個甚麼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