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東宮休咎,長泰公主還真冇特彆存眷過。東宮現在對她客氣,誰知今後如何?就似承恩公府,先時不也對東宮畢恭畢敬,成果如何,太子還是是把南安侯往死裡整,還是是想拔擢本身遠親的孃家——胡家長房!
提及來有些冇麵子,但穆元帝真有些獵奇他五兒子給謝莫如信裡寫了啥。穆元帝部下,還是有各式百般人才的,他有些獵奇,便命人謹慎啟了漆封,穆元帝還真就看了。信裡倒冇有甚麼不能看的,隻是看後穆元帝也不免心疼五兒子幾分。五皇子的信裡除了對他媳婦的掛念,就是對父母對孩子們的牽掛,彆的就是閩地情勢,五皇子說情勢比想像中更嚴峻,又說了用段四海之事,因靖江封閉,難與帝都互通動靜,雖用段四海,但兩國邦交之事,他私行做主,今後不免被朝中詬病。但倘不消段四海,五皇子又擔憂段四海倒向靖江,如此靖江未除,再添勁敵。總之,囉哩八嗦的,寫的挺長。既有對家庭的牽掛,又有對國事的擔憂,另有一句話,叫穆元帝深覺五兒子冇出息,因為五皇子寫了一句,“自與卿卿結髮,未有彆離。今與卿卿相隔兩地,甚念甚念。”
以是說,與其體貼東宮休咎,長泰公主更體貼二小叔子的下落。
軍國大事籌議安妥,蘇相、北昌侯各有各的差使,便辭職了。
倆人走在漢白玉石板鋪就的甬道上,北昌侯很謙遜的退後蘇相半步,北昌侯俄然輕聲道,“五殿下,彷彿與海匪很熟諳。”
謝莫如擺擺手,溫聲道,“不打緊,夫人坐吧。這也隻是我一猜,對不對的,夫人不要彆傳就好。”
蘇北、北昌侯立即表示要效犬馬之勞。
長泰公主忍不住問,“五弟妹,那依你所說,太子現在在哪兒?”長泰公主倒不是擔憂太子,她兄弟們多了去,她與東宮的乾係雖是不差,但與太子胞姐永福公主的乾係就普通了。這事兒說來話來,永福公主論年事要長長泰公主一些,之前坐次排位都是永福公主在公主裡居第一名。但厥後謝莫如嫁進皇家,給皇家正了正禮法,直接說了,長泰公主雖年紀小些,但長泰公主之母為元後,永福公主之母為繼後,論高貴,當長泰公主為先。這事理,叫禮法尚書來也挑不出錯處。長泰公主更加深深覺著謝莫如有見地,可誰叫永福公主自來掐尖要強的呢。自此便對長泰公主很有些定見,偏生人家是太子他姐,雖說東宮一向對長泰公主很親熱,可見著永福公主,長泰公主就很多幾分警悟。
蘇相、北昌侯皆道,“五殿下大才,陛下聖明。”五皇子都跑人家包抄圈去了,還能抓住機會打通與南安州的要塞,饒是此二人也唯有讚歎了。關頭就在於,五皇子少時除了愛板著臉裝氣度外,委實冇有甚麼過分出眾的處所。成果就是成年後,也不知走了甚麼運道,穩紮穩打,展露崢嶸。
北昌侯飛起的眼尾似笑非笑,口氣倒是意味深長,“我倒不是不放心五殿下,五殿下才調,你我皆知。隻是,五殿下的權宜之計,倒叫人有些不明白。隻為叫水匪給送個信,就與他們建交,這代價未免也大了些吧。”
穆元帝接到五皇子的信時,已是十一月中了。
不過,讓謝莫如另眼相看的是,靖江退兵途中,被永安侯率兵繞道陝路痛擊了一回,此次,靖江未能占到半點便宜,且留下了三萬兵馬。傳聞,要不是靖江王棄車而逃,得把靖江王活捉。當然,這事兒估計有很多浮誇的成分,主如果,朝廷此次被打得太慘,冇點戰績鼓勵士氣是不可滴。不過,雖有誇大,但永安侯的確是立下軍功,活捉靖江王第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