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能不能聯手抗清?”顧君恩又問。
但是太原的士紳卻對李自成的統治深惡痛絕!
朱慈烺微微皺眉,這個顧君恩還是有點奸刁的!
朱慈烺接著道:“如果順國要和我國聯手抗清,那就必須承認《討東虜檄》的內容,為了保孔子,保名教而戰......順、明雖兩國,但畢竟是諸夏而非蠻夷吧?”
朱慈烺又道:“彆的,本宮的兩位弟弟和庶母袁氏現在還安好吧?”
而現在闖王不但“三年免征”,並且還不在庇護地主士紳的好處,又堵截了江南手產業品的運輸路子。對於貧下中農們而言,日子的確在好轉。
顧君恩當然曉得《討東虜檄》的內容,不過他並不信賴大清會倒孔子的鬥。
“的確如此。”那官員答道,“夏天的時候還連日下雨,總算緩了緩旱情,本年太原府的小民倒是輕易活了。
王承恩苦苦一笑:“不歸去,永王和五皇子如何辦?袁貴妃如何辦?”
而老李則能夠“無鍋一身輕”,在大明的羽翼下療攝生息,把抵當清軍的任務推給朱慈烺,還能夠名正言順向朱慈烺要錢要糧,趁便再找機遇圖謀大明江南的半壁天下。
“這個......”朱慈烺想了想,道,“我大明是要抗清的!因為清國事蠻夷之邦,殛斃成性,還要毀我名教,廢我禮節,掘我孔子、孟子之墓,凡讀書習字者,都要抗清到底的!”
對於工商策動的東南而言,多收銀子實在是功德兒,但是中原、西北環境相反,農夫的手產業因為江南絲棉的打擊落空市場,得錢不易,隻能賤賣糧食調換銀子交稅。
“那是天然!”顧君恩重重點頭。
太原府現在顯得非常蕭瑟,乃至比大同還不如!
朱慈烺纔不會接管李自成的稱臣呢!
現在到達的是從大同府而來的使者駱修身,他是來棍騙李自成的!
以是招安李自成的事兒,還冇開端就已經黃了。
“那是當然的。”顧君恩點了點頭。
“我國事禮節之邦,待定王以禮是必定的。”顧君恩道,“至因而否能讓王公公護送袁貴妃和五皇子返回,還得由我家皇爺做主。”
“能夠啊,”朱慈烺笑著點點頭,“今後大明大順就是好兄弟了。”
朱慈烺點點頭,“那麼貴國甚麼時候能放了他們?現在兩國已經是兄弟之邦了,再扣著他們與禮分歧吧?”
“順國智囊顧君恩,恭請大明撫軍太子金安。”
“王伴伴,”然後他對王承恩道,“真是苦了你啦......此次既然到了南京,就不必再歸去了吧。”
“戰國期間冇有人會把盟國國君的夫人扣為人質吧?”他頓了頓,“並且你們扣了我國兩位皇子為質是不是多了一些?本宮一共也就三個兄弟啊!
這官員也是個北京出來的貳臣,姓王,名白洲,是崇禎16年的進士,和駱修身原是認得的。因為他是河南人,故鄉還被大順統治,以是現在並冇有叛變李自成,還在當大順的官。
聞聲駱修身的題目,他隻是苦苦一笑:“又是兵禍,又是助餉,最要命的是鄉間的農戶都不交租子了。以是太原的士紳都貧困下來了,士紳無錢,買賣就難做,市道能不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