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明朝_第373章 越來越凶了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茶水吃食端上來時,姚家的伴計就問茶攤的老闆:“邇來安慶關船埠常常戒嚴嗎?”

這還不是最讓陳永熙吃驚的,最讓他吃驚的是明天的氣候有點悶熱,現在又是中午,頭頂上的大太陽恰是最火辣的時候。

一是標準的12磅紅夷銅炮——不是自行改進的產品,而是標準化的仿造品,還是利用輕易加工的青銅鍛造而成。所利用的野戰化炮架,也是由卜加勞的洋人技師設想。陳永熙瞥見的這六門12磅紅夷銅炮,就是南京炮廠出產的第一批火炮。

這些士卒都全部武裝,頭上戴著戰笠,身上套著紅色的布麵鐵甲,一部分扛著足有一丈八九那麼老長的長槍,一部分則照顧刀牌標槍,另有一些揹著長長的步弓。

三是火藥,一樣是遵循卜加勞炮廠的表準停止提煉加工。

“是啊,”陪著陳永熙的姚家伴計明顯是來過安慶府城幾次的,比較熟諳環境,“他們是新軍的安慶衛。”

陳永熙一愣,“甚麼?這麼個裁汰法?”

安慶地盤肥饒,多水田,並且間隔火線比較遠,以是授田就少一點了。

那伴計笑道:“太子爺的五十畝水田哪是那麼好拿的?那是有末位裁汰製的,每年都有裁汰的額度,哪怕大家都練得不錯,也要找到最差的人裁汰,人一走,授下的職田就收回了!您說上麵的人能不好好乾嗎?”

這坐位於皖河和長江交彙處的府城,現在是江淮大平原西部最繁華的港口都會。不但是連接江淮平原和江南敷裕之地的通道,並且通過支流浩繁的皖河還能連接大彆山的邊沿。產自安慶本地和四周廬州府的稻米、桐油、竹器、茶葉,出高傲彆山區的木料和各種山貨,來自上遊湖廣、四川和下流江南,還將對岸皖南山區的各種出產,都在這裡交彙。乃至另有一些來自東洋、南洋、西洋的物件,也不遠萬裡被髮賣到了這裡。

“倒也不是常常,三四天前也戒嚴過一次,不曉得運甚麼東西到安慶了,隻見很多個大箱子,還讓安慶衛的人來抬。”

“現在戒嚴!一個時候後才放行!”大聲宣佈戒嚴的是已經被太陽曬得烏黑的宗子。他已經熬過了孝陵衛的妖怪練習,變成了凶性實足的大明“稅警”了。

因為安慶城牆的南牆不需求改建,以是陳永熙並冇有重視到安慶城牆改建工程。但是他卻趕上了一批火炮從南京運抵!

不過最讓遠道而來的陳永熙感到驚奇的,並不是安慶的繁華富庶,而是全部都會被一種奇特的肅殺氛圍所覆蓋著。

黑炭一樣的宗子,陳永熙是不肯意招惹的,因而就和那伴計退到一邊,尋了個茶攤坐下,要了壺茶和幾個點心。

“是班軍,”那伴計道,“但是和疇昔的安慶衛不一樣了,好好清算過一番了......傳聞是襄城伯親身主持的清算,那些能吃不能打的全都給開了,重新從大彆山上招募了能刻苦不怕死的山民,一人授了五十畝水田,以是就冇日冇夜練習起來了。”

宗子?曬得跟黑炭似的,那麼大熱天還穿那麼多衣服......陳永熙心想:太子爺你如許對兄弟,太祖高天子曉得了會活力的!

“山民的確能刻苦,”陳永熙點點頭道,“窮山惡水出精兵啊......不過那麼短的時候就能把兵練成如許,這襄城伯還是有本領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