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特地跑來南邊,可不是為了玩耍的,本日與黑夫入江陵,恰是為了醫護兵的事。
三月月朔這天,有兩人同乘一車分開了郢縣,往江陵城西而去。
客氣了幾句後,黑夫便道瞭然來意,織室工師立即迎他入內。
接著,小吏又指著一匹潔白清爽的織物道:“這是苧(níng)麻布,也是南郡最常見的麻布,這江陵城內的百姓黔黎,穿的多數是此布。”
“既然怕熱,陳醫師不好好待在鹹陽,卻主動請命來南郡何為?這才季春,到了夏天,可有你受的!”
這類布黑夫家裡也有,他尚未做到大夫前,穿的衣服便是此布織成的。而貳心目中,最合適作為紗布繃帶的替代品,也是此物!
黑夫曉得,後代的繃帶應當是棉布做成的,可這年初中國卻冇有棉花,更彆提棉布了,以是隻能在秦國現有的布料裡,尋覓一種作為替代品。
值得重視的是,那些衣裳是要送去前麵的染坊裡,染成褚色的……
“猶收羅”,申明非常稀少,畢竟上古之時紡織技術原始。
接著,典枲小吏從庫房裡取出了分歧材質的麻布,一共三種,並挨個先容起來。
接下來是織室,還未走近,就聽到了連綴不斷的機抒聲。這聲音,黑夫再熟諳不過了,因為他母親和伯嫂也常常在家紡織,將一根根絲線、麻線以經緯織成布帛。
作為天下最大宗的衣料,絲與麻,一貴一賤;一個富麗,一個儉樸;一個光滑,一個粗糙,二者常常被放在一起並稱。可實際上,麻布在中國的汗青,比絲帛還要長遠。
黑夫接著說道:“救護兵隨軍上陣後,當與軍法官一起,站在陣列以後,開戰之時,便相互幫手,將受傷倒地的兵卒用擔架帶到闊彆戰陣之處,併爲其裹傷止血,而所用的裹傷布料是何種材質?如此大的用量,由誰來供應?這便是本日你我要處理的事。”
這年初氣溫比後代稍高,黑夫在雲夢澤畔見過犀牛,傳聞過了長江就有大象出冇,再加上連日未雨,溫度確切有點熱。大抵是他體質風俗了南郡的氣候,倒冇太大感受,隻是諷刺道:
一匹布的規格是長四丈,闊二尺二寸,恰好能成人一身衣料,如果製成繃帶,起碼能做二十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