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_第368章 雄心壯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馬是老馬,它本是隴西貢馬中,最為野性難馴的一匹,十年前被送到鹹陽。

“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西戎,秦仲入西戎,寡不敵眾,死不旋踵,秦與戎遂為世仇。”

因而,李信深吸一口氣,以平禮回拜黑夫!

七年前滅燕之戰,他更以裨將身份出征,在衍水邊大破燕軍,嚇得燕王喜割了太子丹人頭來獻。

李信倒是曉得的,他是對西拓之策最支撐的邊將。

氐羌戎部種類繁熾,強大的自稱“酋豪”,他們把戰死視做吉利,而病死以為不吉利。故喜好相互打劫侵暴,以暴力稱雄,乃至會冒險內侵,畢竟在他們眼裡,秦人裡閭都富得流油。

固然李信在滅燕、代、齊的戰役中又立下了一些軍功,但仍難掩當年的失利,蒙恬已回到中樞,他卻仍在邊郡打轉,繞了一圈後,又回到了隴西郡。

但他髀肉尚未複活!心中的熾火仍未燃燒!

“不止是詔令。”

可惜應證了那句話,升得越高,跌的越慘,第一次伐楚,以李信慘敗告終,七都尉被殺,數萬之師毀滅。

當時的李信,極得陛下信賴,職位遠高於郡尉,公然,在第一次伐楚時,他竟代替了王翦,將二十萬雄師。

對李信回到隴西任郡尉,他祖父的故吏們表示歡迎的同時,也在悄悄群情兩個字。

除了體貼長城外的林木發展環境外,李信此次巡查,還重點檢察了各哨所的武備,還破天荒地命令,從本日起,每個烽火台的駐軍,將增加到一屯!且要增加遊馬隊,去長城外的羌氐之地巡查摸索,摸清門路、部族的詳細環境。

“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劫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冊封之。襄公因而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襄公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於軍中,逝前仍疾呼諸子:‘必伐戎!’”

五年了,這是李信喪師辱國後,秦始皇第一次訪問他。

“秦仲有子五人,其父老曰莊公,乃召昆弟五人,借周兵七千伐西戎,破之,乃為西垂大夫。”

他固然被貶到隴西吹風吃沙,但心中卻對一雪前恥念念不忘。

“然隴西、北地、上郡戎患未平,長城以外,儘為氐羌,朕欲繼三十五世先君餘烈,奉襄公遺言:‘必伐戎!’昌大西土,使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

天子挪動法度,走上前去,一向在哽咽抽泣,昂首不敢昂首的李信,輕拍他的肩膀道:

七年前,李信在衍水大破燕軍,名動天下時,黑夫隻是聽著他的傳說,與火伴嘖嘖稱奇的小亭長。

“厥後百年,諸公又滅蕩社、小虢、彭戲氏、毫、邽、冀諸戎,遂有關中之地。”

這下諸吏可歡暢壞了,他們尚不曉得,這隻是黑夫進言“西部大開辟”打算中的一小部分……

世人對之下拜,這纔讀了起來。

可現在的李郡尉,卻沉默寡言,不苟談笑,他按部就班地安排每日公事,告誡各縣、道治安,定時巡查長城。

但六國已滅,他已經落空了在中原馳騁的機遇……

“及至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三十七年,用由餘謀伐戎王,益國十二,開地千裡,遂霸西戎。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代開業,甚光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