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樓春_第四十九章 故人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這是眼鏡!不過是當代版的眼鏡,並冇有架在耳朵上的框,而是操縱金屬配件夾在鼻梁上,再用絲繩掛在耳後牢固。

這時候,張媽過來報說:“老爺,太太,下頭門房傳信過來,說有人找虎伯,說是都城來的故交。”

“哦?”牛氏接過清單掃了一眼,“都有些甚麼呢?”

這一層攢盒並未放滿,擺放了花椒、辣椒以及幾種她不熟諳的作物。據牛氏先容,那幾種作物彆離是食茱萸和小茴香。秦含真不曉得食茱萸是甚麼東西,不過聽牛氏所言,應當是一種辣味調味品,同時也是一種藥材,普通在南邊比較常見。在西北,還是用花椒、秦椒和小茴香等比較多。

對於秦含真的題目,牛氏隻指了指那一小格鮮紅的乾辣椒:“就是這個呀,這是鳳翔府(今寶雞)出產的秦椒,常日用來做辣子是最好不過了。隻是代價不便宜,我們家也不是不時都能買到。你祖父現在不準我吃這個,乾脆連這一項采買都給抹了,說是要等我完整好了再說,真真氣死人!但凡是辛辣的作料他都不準我吃,可大冷的天裡,不吃些辣東西,如何禦寒呢?”

虎伯沉默一禮,退將出去。虎嬤嬤有些擔憂地目送丈夫的背影,轉頭看看秦老先生,也沉默了。

三十年後的此時現在,對方為甚麼會呈現在這裡?

虎伯道:“一擔上等精米,一擔上等粳米,半車家醃的臘豬、風雞,半車乾菜,彆的另有兩壇上好的汾酒,兩壇葡萄酒,這些都是常例了,跟往年差未幾,應當都是縣城王家代庖的。彆的另有的就是王翰林從都城送返來的東西,有一匣上等湖筆,一匣精製徽墨,一方寶硯,兩刀宣紙,兩部宮製新書,再有,就是這個東西。”

他從懷裡取出一個小圓盒,瞧著是木製的,大要光滑。他翻開盒蓋,暴露內裡一個形狀古怪的物件,彷彿是一個摺疊起來的圓圈,帶著黃色的金屬邊框,還連著幾條大紅色的絲繩。

當然,標本也不但僅是植株標本罷了,另有加工過的半成品,比如各種秈米、粳米以及浩繁豆類等等,十足放在第二層的攢盒中,這些東西要辨認起來就費事多了。不過對於出身資訊大爆炸的當代社會的秦含真而言,這都不是甚麼難事。她倒是對著最底下那層攢盒裡的幾樣農產品頗感興趣。

送走了統統門生,秦家大宅一時溫馨了很多。不過對於秦含真來講,日子還是還是過,並冇有甚麼辨彆。

他乃至還幫著出了主張:“來歲開春後,打發人到鳳翔問一問,看能不能弄到種子。最好是尋到一兩個曉得侍弄秦椒的農夫,一併帶返來,就更穩妥了。靠著我們家的耕戶本身摸索,還不知要幾年工夫,你才氣吃到自家種的秦椒呢。”

牛氏聽了,更樂了。秦含真悄悄偷笑,實在祖父還是很放縱祖母的嘛。

秦老先生沉吟半晌,便道:“你去瞧瞧吧。”並冇有多說彆的。

牛氏不由得讚歎,趕緊從丈夫手裡接過眼鏡,左看右看:“這是如何戴的?王複中不是個翰林麼?那裡來的這玩意兒?”

秦含真悄悄歎了口氣,昂首瞥見祖母牛氏已經停下了嬌嗔,便抱住她的脖子,撒嬌道:“祖母,您既然愛吃這個辣……呃……秦椒,那不如我們家本身種一些吧?如許就不消到外頭買,也能吃到了,您還愛吃多少就吃多少。”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