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讓李嘉責掛唸的無憂,現在正被囚禁在雁門郡太守府中,除了冇有自在以外,舊戀人史畢可汗將她奉若上賓。如果在戲文裡兩人定然能譜出一曲可歌可泣的絕代之戀,可惜他們之間隔著國仇家恨,有些烈性的平常女子尚且不會委身突厥可汗,何況無憂出身詩禮傳家的太原王氏,名節比性命更首要!
粗糲的指腹摩挲著無憂已爬上細紋的眼角,模糊的刺痛感讓她保持了復甦,不至於沉湎於此時的和順旖旎。她目光果斷的望著麵前的男人,伸手握住他為本身拭淚的手,“一日見不到我的女兒,我就一日不離雁門。”
被他抱著,天旋地轉中,無憂恍忽回到了二十年前,當時她還是天真爛漫的王家七蜜斯,而他隻是一個萍水相逢卻有著致命吸引力的外族人,他們之間有說不儘的話,嘗不儘的歡愉與甜美,充足她對峙二十年乃至一輩子......
在太守府的這些日子裡,無憂老是時不時的扶一扶髮髻上的玉簪,那是她頭上獨一的金飾,是她托了這世上獨一還肯認她的親人――李嘉責,尋能工巧匠把玉挖空了,製成了一柄小巧的匕首!非是傷人隻是用來就義!
阿史那將姨母從長安擄出,本來是籌算帶她回突厥王庭,不想姨母剛烈誓死不出雁門關,阿史那無可何如隻得將她囚禁在雁門關內一戶民居中,由突厥細作看管,卻被他誤打誤撞不但抓住了細作還救出了姨母。不幸姨母半生飄零,自發少時做下的荒唐事無顏再回中原,死活不肯分開雁門,李嘉責拗她不過隻得順著她的意義將她安設在雁門關平寧庵。當時候李嘉責覺得本身起碼也要跟司徒啟明普通在這邊關之地曆練個三年五載的,說不準等他分開那天姨母也就想通了。向來心寬的李嘉責便冇去煩惱無憂的將來。直到周興反叛突厥鐵騎踏破雁門關,李嘉責這才擔憂起姨母的安危。
鎮靜之下,阿史那對勁失色的抱起無憂在屋子裡轉圈,“玉兒!我太歡暢了!我們竟然有一個女兒!待我打下中原就封她為公主,賜她最敷裕的封地,讓她成為我王朝最高貴的公主!”
隻是......
隻願來生,他們不再生在外族,也不要生在王庭世家,就做一對青梅竹馬的淺顯小後代,相守平生!
二十年前,作為女子為愛喪節,讓王氏蒙上臭名,無憂雖愧卻不悔。二十年後,麵對外夷入侵江山破裂,她卻決意以身就義!私節可喪大義不能丟!這是她的底線!
“玉兒你彆如許犟,尋覓女兒跟你留在雁門壓根是兩碼事,你不肯分開故鄉與我回突厥就罷了,何必非要留在雁門這險要之地?你莫非不想與我一起征服中原,看我建不世之功成一代英主名看重史!”
阿史那不曉得本身哪一句話說錯了,惹來無憂如許的指責,他妻妾成群哪個敢與他如許說話起碼也要挨一頓鞭子,但是無憂是不一樣的,那是他做了二十年的夢,放不下捨不得,他隻能笨拙的哄著。
不過李嘉責之以是這麼急著奪回雁門,大部分確切是出於計謀考慮,中原再如何亂也毫不能叫外族趁虛而入,這是底線!另有一部分是因為李嘉責的姨母,當年在長安司徒氏家廟中俄然消逝的無憂,也就是王七蜜斯――王玨就在雁門關!
王氏未到長安,李嘉責帶領的五萬兵馬卻在日夜兼程之下趕到了定襄,與守城的司徒霽華表裡照應把周興所率十萬亂軍和五千突厥馬隊一起包了餃子。司徒霽華冇想到援兵來得如許快,本來打得是死守城池耗光周興糧草,待他不得已撤兵之際再出城追擊痛打落水狗的主張,李嘉責這一來也不消等了,司徒霽華當機立斷翻開城門。一場血戰下來周興五萬兵馬隻剩下不到五千,跟著所剩未幾的突厥馬隊一起倉促北逃,找他寄父突厥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