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吧。”
“如何回事?不是說是惠嬪娘娘宮裡的,送歸去了嗎?”
這就是擺明要為她撐腰了。繡瑜頓時心動,宮裡的餬口當真是無聊透頂。有春喜他們三個服侍著,繡瑜連杯水都不消本身倒,即使有瓜吃有貓擼,還是想看小說啊。
“皇上萬安。”屋裡世人忙打千的打千,施禮的施禮。
繡瑜感覺這題目眼熟得很,目光往左滑了十幾行,看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她終究恍然大悟,啪地一下合上了書:“皇上!您……”
這特麼如果《資治通鑒》的內容,司馬光的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
繡瑜解開內裡包著的布,暴露幾本藍色封皮的線裝書,那紙張粗糙得很,穿紙的線也不過是平常的麻線罷了。連官製書都冇有這麼粗糙的,更彆撮要供皇上禦覽的宮製書了,這必定是內裡買來的。再一看題目,繡瑜不由愣了一下:“資治通鑒?”
繡瑜不敢再看,低頭進了側殿,又被引到換衣的圍房內裡等待。小寺人給她上了茶:“梁公公說,萬歲爺還在跟內裡大臣們議事,還請小主稍候。”
當然曉得。繡瑜在內心翻白眼,此乃是明朝的三本奇書,與淩濛初的《初刻拍案詫異》、《二刻拍案詫異》合稱三言二拍。這五部口語短篇小說集,比如明朝的《知音》、《故事會》,可謂文娛雜誌、收集連載小說的祖師爺啊!但是就像當代的媽媽也不會讓未成年的女兒看《知音》,在清朝,這些書就是妥妥的小黃文呐!
“免了,你們都下去。”康熙揮退了世人,盤腿在炕上坐了,從梁九功手裡接過一疊藍布包著的書:“朕許給你的東西。真是個胡塗的,朕事多混忘了,你也忘了?”
繡瑜內心安靜如古井無波。不是她沉得住氣,而是這些話她實在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花腔繁多但關頭詞就三個:天子、寵幸、宮女。
繡瑜偶然出這個風頭,卻不經意間引領了紫禁城的潮流,為扶植文明調和的大清做出了主動進獻。許是她的進獻打動了薩滿神,晚膳的時候她纔剛夾了一筷子茄鯗雞絲麪,就聞聲廊下新來的寺人小桂子和竹月興沖沖地在說著甚麼。春喜掀了簾子出去嗬叱他們:“冇端方的……哎呀,這不是?”
“回小主,外務府的人說邇來後宮的小主們寫字的多了, 十月裡太後的聖壽又調用了一千刀澄陽紙印佛經祈福。以是現在隻好緊著點用。”
繡瑜笑眯眯地坐在一邊吃著禦膳房做的龍鬚酥,全當飯後節目。春喜哭笑不得地嗬叱:“越說越離譜了!還要用妝花做貓的衣裳,一共才兩匹妝緞,還是皇後孃娘賞的。小主做了兩件還冇上身呢,倒先給貓穿了!”
成果郭絡羅常在諷刺歸諷刺,人家也冇閒著,冇多久就傳聞她邀皇上一起評詩。就連惠嬪安嬪等人炕桌上的花腔子、鞋模樣中間都多了幾本花間詞。
康熙並不在乎:“你隻說宮規不準,卻冇說本身不喜。既然喜好,你隻當這是內室之樂。伉儷敦倫本是天道,把此事傳出去的人纔是該進慎刑司了。”
以是明天早上請存候返來的路上,她就特地跟翊坤宮的易朱紫一起走在繡瑜中間大聲說著一個笑話:“……以是說,這呀,就叫豬鼻子插大蔥――裝象。你說是不是呀,烏雅mm。”四周的宮嬪們都幸災樂禍地笑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地煽風燃燒,巴不得繡瑜就在坤寧宮門口跟她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