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昂首,麵帶苦笑,“父皇,此事應因兒臣同三弟而起,興寧伯乃國之忠臣,一言一行皆為國為君為民。兒在宣府之時,同親衛一起屯田戍衛,勞作之餘,常思及邊民之苦,邊軍之難。大寧雜造局所行,於該當罰,於情卻實是利民。兒臣種田所用耕具便是大寧所造,改革過的農犁極得民戶及屯田邊軍讚譽,兼有深耕補種之法,僅宣府一地,開墾出的荒田即倍於洪武年。”
朱棣負手而立,將兩個兒子的小行動儘收眼底。
無軍令變更邊軍出塞,論罪當殺;
朱高燧也在磨牙,待看到指責孟清和同沈瑄私授金銀,以大寧雜造局中飽私囊時,終究發作了。狠狠將奏疏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猶不解氣,又跺了兩腳。
永樂帝即位,為在朝中佈局,特地將陳瑛從廣西召回,升其為都察院左副都禦使。
“父皇,此等小人,父皇還要用他?”
朱棣牙齒咬得咯吱作響,肝火上湧,驀地將陳瑛的奏疏扯成兩半,狠狠擲於禦案之下。手臂驀地一揮,案上的茶盞,筆洗,硯台等,紛繁被掃落在地。
聽著朱高煦和朱高燧的話,朱棣負在背後的雙手攥緊,複又鬆開,感覺兩個兒子是在混鬨,卻又感到欣喜。都說狼崽子要離群才氣真正長大,兩個兒子不過分開數月,卻已生長至此,此言果然非虛。
話分歧,表達的意義卻不異。
永樂二年四月己巳,天子敕令送抵大寧和北京。
又是一聲巨響,聽這聲響,禦案被踹翻了,絕對的!
翻開奏疏,重新看到尾,朱棣的神采愈發丟臉。
朱高燧訝然,朱棣也愣了一下,底子冇想到朱高煦會說出這番話。
不但是孟清和,大部分言官的奏疏,永樂帝都是如此措置。
都察院是言官衙門,左副都禦使是衙門的二把手,作為言官的榜樣,天然要失職儘責,有罪名要參,冇有罪名羅織罪名也要參。
朱高煦以為,事由北方起,他和朱高燧不宜再去北方,不如把他們兄弟封去南邊,比方雲南,嶺南,貴州,都很不錯。再不可,就廣西,福建。
如果陳瑛在場,百分百會被朱高煦和朱高燧聯手捶死。
做一行愛一行,愛一行埋頭行,在他身上獲得最實在的表現。
朱高燧表示,據聞福建屢有海寇出冇,父皇如果將他封到那邊,他必然帶領保護日夜巡防,清除海患。福建也有船坊,就算不能返航,到船廠裡走幾圈,也算是償了他胡想大海的夙願。
陳瑛羅織孟清和的罪名,看似有理有據,實是胡說八道。其間更牽涉到了很多不能擺到檯麵上說的事。
朱棣直接將惹怒他奏疏扔給兩個兒子,道:“看看吧,看完了再同朕說。”
“父皇,兒臣請就藩。”
跟著朱高煦的陳述,朱棣的神采垂垂變了。肝火垂垂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慎重和深思。
因為過分嚴峻,拉人的力量用得大了點,兄弟倆的膝蓋硬生生砸在石磚上,聽聲都感覺疼。
怪隻怪陳瑛狠狠噴了朱棣的義子和兩個親子,單單漏了朱高熾。朱高熾想不背黑鍋也難。
無辜被老爹狐疑的朱高熾,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朱棣瞪眼睛,朱高燧梗著脖子滿臉委曲,“父皇,這老匹夫那裡是在彈劾興寧伯,清楚是在歪曲兒臣!”
朱高煦不想挨鞭子,也不想三弟挨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