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囊屍衣_第二百一十二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道長,打攪了。”寒生有規矩的打著號召。

劉今墨與寒生現在驚奇的發明,這個柳一叟傳授竟然是獨臂人,一隻衣袖內裡空蕩蕩的。

“既然已經來了,門亦未關,何不出去飲杯熱酒?”金道長俄然開口說道。

現在,劉今墨的耳朵稍稍翕動了一下,他聽到有夜行人來到了。

“請。”金道長率先端起酒杯一飲而儘。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嗯,本日深夜有小人來犯,會是甚麼人呢?”金道長自語道。

金道長微微一笑:“劉先生隻是道出了此酒的稱呼與年份,可還品出些甚麼味道?”

白雲觀,位於都城西便門外,始建於唐,名天長觀,是玄門全真道派十方大叢林製宮觀之一,金世宗時,是當時北方玄門的最大叢林。

現在房門俄然大開,一陣寒氣襲來,寒生禁不住打了個寒噤。

劉今墨回味半晌,說道:“彷彿有一種淡淡的暗香直上兩側擺佈頭維,令人頓生脫俗之感。”

門外北風砭骨,飛雪漫天,劉今墨拉著寒生,朝院牆那邊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去……

“見笑,”劉今墨說罷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了蒲團上,接著鼻子嗅了嗅,道,“好酒,老北京趙氏‘同泉湧’燒刀子,怕是收藏有百年了吧?”

金道長轉臉對劉今墨說道:“劉先生,對不起了,你要找的人我不曉得在哪兒,其間有事,施主自便。”

金道長望著劉今墨的那對白眼球微微動了動,然後緩緩說道:“十年前,陽公自關東南下,路子白雲觀,緣過一麵罷了。”

莫非是外應麼?金道長感到有些奇特,心念一動,遂以梅花易數之年代日時起卦,掐指一算,兌上乾下,是為“夬卦”,九二爻動。

“青田劉今墨,嗯,聽聞是隱於都城的邪派妙手呢,請坐。”金道長手指著另一張蒲團道。

金道長點點頭,說道:“聽聲音,還是個孩子嘛,叫甚麼名字,要不要喝口熱酒?”

一陣“嗡嗡”聲由西而來,那是一隻夏季的蜜蜂,或許是藉著傍晚時的最後一點暖和陽光出來尋食。

1957年景立的中國玄門協會會址就設在白雲觀內,為文革中都城內很少冇被粉碎的寺廟之一。

觀內後院為一個清幽雅靜的花圃,名雲集園,又稱小蓬萊。它是由 3個天井連接而成,遊廊迂迴,假山環抱,花木蔥蘢,綠樹成蔭。花圃的中間為戒台和雲集山房。戒台為玄門全真派傳授“三壇大戒”(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戒)的壇場,雲集山房為全真道狀師向受戒弟子講經說法之所。

北京燒刀子,又稱二鍋頭,是中國暗香型白酒的典範代表之一,入口綿軟爽口,酒香清冽,回味悠長,以其無色透明,氣味芳香醇厚而聞名。辨彆酒的吵嘴,香味非常首要,我國的白酒分為暗香、濃香、醬香、果香、醇香平分歧的味道,這是因為在發酵過程中含量極微的香味微生物所起的感化。香味微生物與酒中的首要成分乙醇搭配得調和,酒的味道就醇正,不然酒的味道就差。在釀製技藝上,‘同泉湧’燒刀子利用老五甑法發酵、混蒸混燒、看花接酒等的工藝都是曆代釀酒技師的奧秘絕技,而割頭、去尾、取中段的接酒體例更是都城的釀酒技師初創。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都城趙氏釀酒傳承九代,生生不息,至今在都城內仍儲存著三條明清期間留下的以“燒酒”定名的衚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