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_第十六章 他鄉故知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隨即產生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搏鬥”。曾經的六朝古都刹時淪為人間天國,三十萬手無寸鐵的百姓橫遭殛斃,皚皚白骨堆成山,汩汩鮮血彙成河,滿目瘡痍,觸目驚心。

過了晌午,譚敬廷正在營房裡歇息,郭來福興沖沖地跑了出去。

“城存與存,城亡與亡。“將士們齊聲高呼。

“算了吧,太辣了,我的廣東胃可受不了,你還是本身消受吧。”

“當初我最看好他,他是本身毛遂自薦要去十九路軍的,陳主任還給他寫過保舉信呢。如何這麼快就退伍了呢?”

“我也是這個觀點,甲士以從命號令為本分。”

“譚敬廷,公然是你。”林邦佐拍了拍譚敬廷的肩膀:“你的這個小鬼頭,到我的虎帳裡來掃蕩了,把我們營帳裡一半的花生都包圓了,說是去貢獻團長的。”

“那我給你帶天府花生,這個準保你喜好。”

“來福,你儘壞我名聲,我那裡說過我想吃花生了,明顯是你本身嘴饞,還打著我的燈號,看我如何罰你。”譚敬廷假裝要揍來福。

“感謝團長,我會帶幾袋四川泡菜給你嚐嚐。”

“我問他哪個團長這麼霸道?他把你的大名一報,我一聽,如何這麼巧,以是就跟他一起過來瞧瞧。”

徐州東臨大海、北接青兗,南迫淮揚,自上古三代起便有風雲會聚氣象,因此徐州自古就是兵家相爭之地,在南邊軍事家眼裡,占據了徐州,就即是拿到了翻開北方大門之鎖的一把鑰匙;而在北方軍事家眼裡,奪下了徐州,就即是占據了向南邊進軍的橋頭堡。

按原定作戰計劃,徐州以北保衛戰,由山東主席韓複榘批示,豈知韓複榘麵對日本人慫了,還想儲存本身的氣力。

“團長,你看,誰來了?”來福把身子一讓,身後站著一小我。

1936年12月23日,兩邊在張學良第宅西樓二層開端正式構和,由宋子文代表百姓當局、由張學良、楊虎城、周恩來代表西安方麵列席構和會。西安方麵再次提出六條主張:1、寢兵,撤兵至潼關外;2、改組南京當局,排逐親日派,插手抗日分子;3、開釋政治犯,保障民主權力;4、停止剿共,結合赤軍抗日;5、召開各黨派各界各軍救國集會;6、與憐憫抗日國度合作。

福建事情以後,譚敬廷和郭來福以及原十九軍的部分軍官都投奔到了李宗仁的陣營,此時,他們正在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麾下,現在譚敬廷已升為團長,郭來福也從保鑣員榮升為排長。此時,他們正朝台兒莊進發。

西安事情發作後,天下各地風起雲湧,各界人士紛繁走上街頭,激烈要求當局槍口分歧對外,抗日的熱忱如燎原之勢不成反對。

日軍為了敏捷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犯打算,連貫南北疆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攻徐州。

那震天的吼怒如同萬馬奔騰,排山倒海;那澎湃的氣勢如同氣貫長虹,直上雲霄。

“你給我返來,你這個爛仔。”

“這倒是,林教官,你快請坐。請喝茶。”譚敬廷畢恭畢敬地把茶水端給林邦佐。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四周練習時,藉口一名流兵“失落”,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尋,遭到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嚴辭回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二十九軍抖擻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情”,又稱“盧溝橋事情”。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