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船隊高低一片繁忙,這統統都由張振華、黃文昭批示,田誌平也和一群工匠揣摩著如何修補受損的海船及火炮、火銃等兵器。朱明正和劉德化商討如何由劉德化會同齊憂民、賈任帶兩百名兵士外出采辦糧食,王闊雄、胡天雄兩人相互攙扶著走來,說冇有馬匹了,一旦有甚麼不測,連個哨騎探馬標兵都冇有,但願派人外出去采辦糧食時,趁便采辦一些馬匹返來。
見世人都已遠去,齊憂民才恭恭敬敬對朱明施了一禮道:“主公!是不是船隊的糧食即將告罄?”
在班鴻誌分開後,朱明要黃狗3、全麵從速去將張振華、黃文昭、田誌平找來,說有告急事情商討,務必當即前來。
看著這幾人拜彆的身影,朱明想到剛纔有幾個兵士前來向他告彆,說要回故裡務農去,不由得深思起來:亂世中,槍桿子纔是最可靠的,要不然賺再多的錢都是白搭,按汗青時候計算,大明王朝的命最多不過三年了,必須在這三年內建立一支能夠與滿清韃子相對抗的強大武裝力量,本身現在手中把握的這支南歸大隊,南歸的任務已經結束,但作為將來軍隊的根本,不管如何都不能因為由遼東逃回明朝境內就被拆散了,必必要完整地儲存下來,可要采取甚麼樣的體例呢?明軍的體例?還是本身熟諳後代的體例?除了體例題目外,基層軍官的培養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必須當即抓起來,隻要有多量傑出本質的軍官被源源不竭地培養出來,這支軍隊纔有了生生不息的固執戰役力,可這軍官如何培養?本身也冇上過軍校,乃至連真正的大學都冇上過,本身阿誰文憑都是自學測驗弄來的,如何建立軍校?教官那裡來?課本內容應當有哪些?軍校學員又如何選撥?在軍校學習的時候應當是多長?這一係列題目,想想都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