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本紀_134.一三四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天子內心由衷奮發,不免有些失態,隨即認識到,便掩了掩情感,輕咳一聲:“尚書令此舉真乃良策,解朕燃眉之急也,此事就托付於你全權籌辦。”

顧曙心下無言,可麵上還是平常,隻道:“稻稼蕩冇,黎庶饑謹,今上憐恤子民,臣深感聖主之德。”

“那朕就等著廷尉給個說法,方纔尚書令既言府庫出了題目,看來光是開倉佈施難能安撫百姓,眾卿可另有要說的?”英奴兩眼茫茫然望著火線,心頭莫名一陣仇恨,他的百姓眼睜睜等著君父去救,君父卻隻能坐在這裡跟群臣們明裡暗裡地較著勁!

英奴輕籲一口氣,手指在膝頭點了點:“那便按顧尚書所言擬旨,”說著望向中書舍人,微微點頭表示。

“朕的肱骨,如何能等閒捨生入死布衣緩帶去水裡撈人?豈不大材小用,暴殄天物?倘真出了差池,朕就是拿全部都水台的人殉卿,也難贖卿一人啊!”

待有人提及開倉施助百姓之時, 眾臣之間忽收回一陣微微的騷動,這此中,自有一半人不知內幕, 隻跟擁戴此舉勢在必行, 然另有一半默不出聲, 並無表態之意。英奴發覺氛圍中不妙的端倪,卻隻把目光在成去非身上淡瞥一眼,任由底下喁喁私語半日,纔看著顧曙問道:

“都水台對付了事,屍位素餐,焉能堪此重擔?今被騙轉都水監為他職,更選知水者代之。臣欲薦一人,原大司農左丞史青,此人治水多故意得,耗十年之功著《農政全書》三卷,言之有物,於世大有裨益,還望聖鑒。”

“今被騙問廷尉,廷尉來台閣調取賬冊,臣才知失策至此,官倉儲糧實際數量,同歸檔賬冊所記,天壤懸隔,臣有罪,罪在臣躬一人,尚書百官之本,國度樞機,宜以透明公道處之,而臣不明不察,有負聖托,還請今上降罪。”

“尚書令當把來龍去脈說明白些,禦前奏事,豈能語焉不詳?”

“既如此,廷尉也有罪,一件事,這纔多久,就弄得自相沖突,先言官倉滿庫,後雲賬目有錯,許自有疏漏之處,卻不能不說亦有欺君之嫌,廷尉署這是如何當差的?還請今上明鑒。”虞仲素慢悠悠接了話,不無事理,世人隻點頭稱是,一時又交頭接耳竊竊私議起來。

顧曙不由垂了視線,眼波往成去非那邊略略一動,思路翻湧,怕是成去非暗裡已進言?天公作美,這個話柄再好不過,天子幾句便讓世人啞口無言可駁。

還是這麼滴水不露,英奴聽得憋悶,這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事情並未攤開來講,莫非隻要天子一人矇在鼓裏?還要耐著性子等那廷尉不知揣摩了多久呈上一份經心籌辦的摺子?

前一陣,秋糧上倉,朝野高低正言歉收,不料轉眼風雨傷稼,百姓立有饑謹之虞。隻要故意細想,便知眼下國步堪傷,外則戰事未息,內則災荒不竭,天災也罷,天災也好,二者老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英奴並不是毫髮不知,但是這此中掣肘無法之處,亦非天子獨感。

成去非似早有所料,很快接上話:“今上,大可‘以工代賑’,哀鴻出一天工,便能領到一天的賦稅,如許,哀鴻既得了施助,又不擔擱工程……”

朝會一波三折,至此世人才明白尚書令企圖地點,兜兜轉轉一大圈,原在這上頭,“以工代賑”聽上去確是合情公道一舉兩得的好體例,可他方纔所提官倉一事,到底繚繞於世民氣頭,不知背麵又是一場多麼模樣的風波……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