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林可貴出來玩耍,這無慮山固然險要,風景卻非常美好,到處有著非常高大的紅鬆,遠處山山堆疊,令民氣曠神怡,他有些捨不得半途而廢,便道:“小的還能夠爬,先請因喜總管歸去吧。”
一個侍衛聽了笑到:“這故事不通,耶律倍一國太子看中布衣女子,哪家不是興高采烈立即將女兒送到太子身邊,竟然還三番四次的逃?不信不信。”
一行數人邊走邊旅遊,公然看了很多風景,又走到一處閣台處,上書觀音閣三個字,何宗瑜笑道:“這想必便是那耶律倍的寵妃高如此所居之處了。”
洛文鏡高低打量他一番,含笑道:“如此,小道便靜候殿下佳音了。”說罷竟然飄但是去,不再理睬楚昭。
楚昭身後何宗瑜臉上都微微變了色,楚昭卻麵不改色笑道:“子非魚,焉知魚不樂?”
楚昭點頭,轉頭去看站在背麵的雙林,有些不測,固然登山讓他臉上紅潤了很多,薄薄出了汗,卻還是腳步輕盈,呼吸安穩自如,不露怠倦之像,他笑問雙林:“你要隨因喜總管一同歸去嗎?如果不歸去,等會兒跟不上了,可冇人陪你歸去了。”
楚昭上前見禮笑道:“鄙人楚昭,聞說先生足智多謀,用心博古,本日特來拜訪,還請先生見教。”
洛文鏡又笑了下,伸手指了指身邊這非常破敗的藏書樓道:“殿下請看這望海堂,曾有藏書萬卷,卻已毀於亂兵當中,曾有廣廈高樓,卻也破敗如是,殿下若要大興文風,從重修此藏書堂起,鼓勵遼東人向學之心,不知可否?”
洛文鏡看楚昭寵辱不驚,大笑道:“耶律倍貴為太子,卻讓皇位於弟,不得不隱居於此,與殿下現在之境遇,倒是非常類似,隻是耶律倍以天下讓之,反糟見疑,不得不棄國出走,束書浮海,寄跡他國,最後卒於亂兵當中,讓先人嗟歎不已,卻不知殿下可欲效仿其人,當一個讓國天子?”
楚昭點了點頭,本想再說甚麼,一眼卻看到雙林固然一聲不吭站在租後,一雙眼睛卻早看出窗外頭,明顯外邊風景更感興趣,心下暗笑,便帶了人走出望海堂,道:“可貴登頂,我們無妨再旅遊旅遊,四周看看。”
楚昭揚聲道:“但是洛文鏡先生?”
何宗瑜卻皺眉想了一會兒道:“殿下,重修耶律倍望海堂,此事如果辦成,不但能大興此地文風,算是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彆的此事如果傳入京裡,也對殿下有好處。此計實在甚妙,隻是這如何能做到不加稅不強征民伕就修建好這望海堂,還需細心精密。”
聲音住了,過了一會兒一個男人從樓上走了下來,身穿一件繭綢道袍,頭上邊戴一頂扁折巾,足登朱履,身材修偉而秀削,年紀四旬風景,生著修眉鳳目,神清目朗,三縷清須,邊幅飄然,手執拂塵,腰側卻佩著一個葫蘆,舉止風雅,看到楚昭等人,拱手打了個扣問笑道:“小道洛文鏡,客人從何而來?”
何宗瑜看他有興趣,也樂得講故事:“高如此獵戶出身,又是漢女,傳說因在閭山中射獵,與當時為太子的耶律倍瞭解,耶律倍見之忘情,便要納她,高如此卻不從,從閭山逃出,耶律倍念念不忘,四周追隨,在龍城找到她,再次求婚,高如此再次逃了,厥後耶律倍又找到了她,卻不敢再轟動她,直到某日高如此射雁落地,被耶律倍拾取落雁償還於她,高如此才終究感其癡情,嫁給他做了寵妃,以後一向陪著他隱居在閭山,又陪他離鄉背井,棄國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