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屢試不進
總之,薑夔的藝術成績和思惟在後代,不管是在海內還是外洋,都有著首要的影響。他的作品和思惟為當代藝術的生長供應了貴重的鑒戒和啟迪,鞭策著藝術不竭向宿世長。
薑夔的書法作品還曾前後被趙孟頫、俞和、祝允明、沈粲、豐坊等人全文或節錄謄寫,傳播較廣。《續書譜》被稱為 “臨池指南”,特彆是趙孟頫所書《趙子昂書薑白石〈續書譜〉》,被稱為 “二絕”。到了當代,謄寫《續書譜》的征象仍然存在,馮亦吾的《書譜續書譜解讀》又補齊了趙孟頫抄本,可見其魅力不斷。
薑夔的詩詞創作過程豐富而多彩。初期,他的詞作多詠物言情,表達羈旅感念與家國憂思。如淳熙三年過揚州時寫下的《揚州慢》,文筆清剛,情韻綿邈。此時的詩作多擬古,如《箜篌引》《烏夜啼》等。至淳熙十四年,交遊範成大與楊萬裡等人後,他的創作氣勢逐步竄改。這一期間,詞作以詠物、情詞為多,如紹熙二年冬應範成大之邀創作的《暗香》《疏影》。薑夔的詩詞創作貫穿平生,最後階段的作品有抒發內心苦悶、追思疇昔等主題,並與辛棄疾之愛國情思有所唱和。
薑夔約生於 1155 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他出身貧寒之家,十四歲時父親歸天,後借居姐姐家中。二十歲後,薑夔開端在湘、鄂、江、浙等地展轉客居十餘年。
在音樂方麵,薑夔對雅樂及古今樂製有深切研討。他曾向朝廷進獻《大樂議》及《琴瑟考古圖》《聖宋鐃歌鼓吹十二章》,雖未被正視,但可見其對音樂的固執。他善於自度曲,17 首詞自注有工尺譜,是當今存留下來的獨一的宋朝詞樂文獻。
薑夔所尋求的是一種靠近魏晉書法的蕭散天然之氣,反對唐朝書法家過分拘泥於間架佈局標準的做法,推許自但是流利的審美理念和創作體例。《續書譜》中所表現的審美尋求及團體的美學思惟,反應了薑夔尚中致和的藝術審美理念和抱負境地。
薑夔的《續書譜》是南宋書論中成績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這部書論仿效孫過庭的《書譜》而撰寫,但並非《書譜》之續,全卷分十八則,所論書法藝術的各個方麵,實自抒其心得之語。
薑夔的詩詞在題材上雖多為傳統的詠物和言情,但他在表示藝術長停止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從而構成了奇特的氣勢。他以江西派的詩法入詞,在柳永、周邦彥的婉約軟媚和蘇軾、辛棄疾的豪健雄奇之間,斥地出一種清幽冷雋的詞風。如《小巧四犯》中,他將 “天涯羈旅” 之情融入淒清的風景當中,營建出幽寂冷僻、超脫空靈的境地。“數峰貧寒,商略傍晚雨”“波心蕩、冷月無聲” 等名句,精煉高雅,不俚不俗,比興兼用,依托幽邈,意境高遠,襟懷淡泊,具有清超冷雋的風神。
薑夔在《續書譜》中特彆誇大對 “脾氣” 的尋求,以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地是與書法家的本性和精力緊密相連。在論及書法的創作題目上,他提出 “下筆勁淨,疏密停勻為佳” 等觀點;在用筆上,他主張 “不欲太肥,肥則形濁;又不欲太瘦,瘦則形枯;不欲多露鋒芒,露則意不慎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則體不精力;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後少”,尋求書法的中和之美。